牵动全国百万考研学子心情的2009年考研分数都已浮出水面,复试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那些分数不错、但与报考院校失之交臂的考研生来说,唯一的出路便是调剂。而调剂是僧多粥少,如何抢占先机?如何争取有限的复试名额?……就让我们分享几位跨考生的调剂故事,看他们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把握机会 主动出击 调剂人物:马峥亚(E-mail:mazhengya@hotmail.com) 调剂历程:原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后调剂到华东师范大学 当同学们得知我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的时候,无不羡慕地说我交了好运。可是他们不知道,调剂成功的背后是我的努力和坚持。 我报考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当年报考这个专业的人数有一百多(最后真正参加考试的不过五六十人),而录取名额只有十几个。当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考了361分时心里特别高兴,觉得半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可过了几天,一查询排名,却发现361的高分根本无缘复试的时候,我一下蒙了。想着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备考,我“管制”了一切娱乐活动,每天早早地到图书馆复习,直到闭馆才回到寝室。虽然我一直用“重过程不重结果”来安慰自己,可当自己的努力真的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时,心里还是很难受。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我痛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心情慢慢平静,我开始寻找“出路”。之前听说还有调剂的路可以走,我就马上向跨考的辅导老师咨询。他们安慰我别着急,让我抓紧时间主动和接收调剂的学校联系,并邮寄相关材料。听到这样的安慰,我心里敞亮多了,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主动出击赢得先机。于是我整理好心情,开始了紧张的调剂之旅。 考虑到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很在意学校的知名度,我决定调剂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如果真不行的话就先工作,等工作后再考一次。我考的是教育学,在百度里搜索了所有的高校,先锁定了除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自主划线,华东师范大学排名在东北师范大学之前)之外的其他4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其他开设教育学专业的非师范院校,记下系里及研招办的电话,接着就挨个打电话询问。 当时国家线还没有出来,加上各个学校也接到不少类似的咨询电话,所以大多都会说“暂时不需要调剂”、“等分数线出来再打电话”。只要学校不是直接说“不接收调剂生”,我觉得就会有1%的希望,就把申请表、考研成绩单和一些证书复印件邮寄给学校。抱着“到处撒网,总会有落网之鱼”的想法,我当时至少寄了22封邮件。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可我的邮件依然毫无音讯,我决定再打电话询问学校调剂的进展情况。当时电话能打进去的不多,要么占线,要么无人接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我打过去自报家门后说前段时间已经邮寄了调剂申请资料,有没有面试的机会,接电话的老师说:“你再等几天吧,邮件太多,我们看不过来,我先给你登记一下,找一下你的邮件,如果符合条件,我们会通知你”。老师的话提醒了我,现在是僧多粥少,主动一点,给老师留下印象,机会就多一点。于是,我联系了几所我“中意”的学校,遇到性格好的老师,我便抓住机会与老师多聊几句,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空缺信息和建议。 能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在我意料之外。国家分数线出来的前一天,我之前联系过的学校仍没有任何音讯,我不免又紧张起来。再次上网查找,看自己是否漏掉了一些学校,我发现除了自主划线的学校,师范类院校就剩下华东师范大学没有打电话咨询。刚开始是觉得自己的成绩连东北师范大学的复试都不能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排名在东北师范大学之前,岂不是更加没有可能。可现在看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说不定能绝处逢生,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电话。 结果令我喜出望外,接电话的老师说:“你打得真及时,正好还剩下一个调剂名额,你可以先把材料寄过来,不过能不能调剂还得看你是否过了国家线”。放下电话,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对自己说,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就这样,我调剂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参加复试的那几天,陆续接到了另外3所学校的电话。所以,需要调剂的师弟师妹们,不要等到一切成了定局的时候再着急,在觉得自己处境危险时就要主动地联系学校,只有把握机会主动出击,才能赢得调剂最后的胜利。 跨考教育提示: 各所学校的调剂名额是有限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你只有在自知分数无缘复试后的第一时间主动联系调剂学校,才能赢得先机,把握住最后的复试机会。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调剂人物:韩枫(E-mail:hanfeng20049666@ sina.com) 调剂历程:原报考暨南大学,后调剂到西南交通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本来有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可不安的心驱使我追求继续深造的机会,于是决定考研。放弃稳定的生活,追寻未知的希望,没有亲友的祝福,没有欢送的掌声,带着一颗勇敢向前的心,我踏上了考研之路。 经过几个月的高压复习,终于迎来了大考的日子。没有紧张与不安,只有期盼和兴奋。备考过程消耗了我太多的精力,考完最后一门,我已近乎虚脱。 经过春节长假的养精蓄锐,我搭上了南下拥挤的火车,目的地是广州——我报考学校的所在地。我估计自己的考研成绩不错,应该可以顺利考上,于是打算先在广州找一份工作,直到9月开学。 经过无数次的毛遂自荐,我如愿地在市内一家医院谋得一份宣传工作。在上班一个星期后,学校也正式对外公布了成绩。我满怀信心地坐到电脑前,随着几声清脆的键盘敲打声,那清晰无比的成绩赫然眼前。这是我的成绩吗?与我当初估计的分数相差甚远,彷徨、无奈、踌躇……各种情绪一下涌上心头。难道长久以来为之不懈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难道我的考研历程就这样惨淡收场?我心有不甘,也害怕面对那些即将到来的责难、嘲讽。 悲愤归悲愤,但是该做的努力还是要做,毕竟作出了考研的决定,就要将考研进行到底,调剂也许是我最后的机会。于是每天上班的时候我都会挂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生怕遗漏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下班后,我谢绝了一切活动,安心在家准备复试。因为我知道,我与那些专职考研的人不同,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复试,而我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紧复习。况且一切都未成定局,我随时都有复试的机会,我不能放弃。 分数线一出来,我就急忙和那些发布了调剂信息的学校进行联系。然而这时电话基本上是打不通的,即使打通了,老师一般也都会很快地答复你,然后便挂上电话,如果再想拨通基本不大可能。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网上给几所学校发去的调剂申请都石沉大海,没有一所学校给我反馈。每天我都在焦急与不安中度过。 这时,朋友建议我亲自去一些学校进行联系,我何尝不想呢?可当时作为单位的一名新人,在请假方面有诸多不便。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有学校给我复试的机会,就请几天假,复试完后还可以继续回来上班;但如果贸然出去直接和各个学校联系,那就不是请几天假的问题,而是会失去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 工作和读研再次摆在我面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的天平倾向哪边?本来时间就紧张,调剂名额更是僧多粥少,自己竟然还会在跑调剂学校和继续工作之间犹豫。可转念一想,之前我放弃稳定的生活,不就是为了能够考上研究生,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吗?现在求学的最后希望就摆在眼前,我没有必要为了工作退缩,我要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奋斗。就这样,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调剂之路。 随后,我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白天奔波于各个学校之间,虽满怀希望而去、空手而归,但仍不放弃,我始终相信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准备复试的内容。终于,机会来了,外地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所就读的学校中文生源可能不足,让我过去看看。我想,反正也去了这么多地方,也不在乎再多去一个地方,就当是旅游吧。在朋友的带领下,我顺利地找到了院里负责调剂的老师。老师也如同其他学校一样照例收下了我的材料,说有消息就通知我,又是一次典型的官方回答。 带着无尽的失落我回到了广州,果然,因为长期的请假和离岗,我被单位解聘了,这样的结局我早已预料到。不过我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为理想努力过,我无怨无悔。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我想我的考研历程并不值得回忆。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上帝给我打开了幸福的大门。记得那天,我仍旧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是:“XX同学,请你于XX日参加研究生入学复试”。这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颤抖地拿起手机拨通了学校的电话,电话那头传出了一个坚定有力的回答:“是的,请准时参加复试”。那一刻,喜悦的细胞布满了全身的经脉,我的坚持终于等到了结果,我立刻飞到成都准备复试。 复试那天,我被安排第一个出场。推门而入,等待我的是一排“虎视眈眈”的老师,心中不免有些紧张,然而随着叙述的深入,我却慢慢进入佳境。还好自己之前一直坚持复习复试的内容,对 跨考教育提示: 在调剂时,除了要时刻关注调剂的空缺信息,把握机会主动出击外,积极准备复试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机会降临的时候,你再着手准备复试内容为时已晚,要相信:机会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 家人的支持让我梦想成真 调剂人物:姚芳芳(E-mail:yff84543220701@sina.com) 调剂历程:原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后调剂到浙江工业大学 2007年的春节是我所度过的25个年头中最难忘的,因为半年的考研之旅刚刚结束,整个假期都伴随着希望与失落。随着查分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心情就一天天紧张,既希望快点到来,又希望它就此刹住脚步。现在回想起来,等待的日子可能是整个考研过程中最艰难的。 查分的日子终于来临了,男友和我一起坐在电脑旁边,他同样紧张,但比我镇定。开始输入准考证号码,我心跳加快,大脑一片空白。终于成绩出来了,358分,比中国传媒大学上一年的分数线低两分,我的中传之梦就此破灭。不管怎样,还是要给父母打电话报成绩,因为考研不光是自己的事情,它牵动全家人的心。电话中强作欢颜地通知大家,国家线过了,就等学校的分数线下来,即使过不了,调剂也肯定没问题。父母安心了,可自己感觉压力更大了,知道即将面临一场更为艰难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承受力。 中传的分数线一向出来得比较晚,而此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发布调剂信息,我不能坐以待毙。对我而言,从事新闻行业是自己的理想,考上中传当然好,毕竟那里的新闻专业更强,可以学到更专业的东西,实践的机会也更多。但我也知道,环境毕竟是次要的,名校的光环也不是永久的,自己的努力才是永恒的,我更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校园,让我能够继续吮吸知识的养料。于是,我开始了艰难的调剂之路。 如果说考研之前是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如今便是全家总动员,家里人都极力支持我。男友负责每日上网搜索信息,第一时间关注各校的调剂信息;姐姐和姐夫则帮我留意他们及朋友所在学校的调剂信息;我的任务便是打电话咨询各所学校,邮寄调剂需要的相关资料,同时准备复试的科目。 分数线在紧张的调剂过程中尘埃落定,360分,和去年分毫不差,侥幸的心理终于不再有所期待,我全力准备着调剂。我开始紧张而焦急地给各所学校打电话,有的要求本科专业必须与报考专业相符,有的则要求本科学校是“211工程”的院校,而更多的是让我等消息,难道我的梦想之路就此画上句号了吗?男友还是不停地鼓励我,姐姐和姐夫也仍关注调剂信息,父母每日的电话安慰也给了我不少的勇气,让我在不安且浮躁的日子里能够安心地准备复试的内容。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到了4月中旬,可是仍然没有合适的学校愿意给我机会。那时我也考虑要不要放弃,可又不甘心自己半年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亦不甘心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家人长久的期待。在关键时刻,姐姐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电话里姐姐不停地安慰我:“现在各个学校的复试都没有进行,说不定有些学校的名额不足,你不要担心太多,认真准备复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会继续关注学校的调剂信息,继续支持你……”从小,姐姐就是我的指路灯,我的榜样,虽说只比我大一岁多,可却比我成熟、比我坚强,姐姐的鼓励让我重振旗鼓,我的斗志在几乎萎靡的状况下重新燃起,我再次投入到复试的准备当中。 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姐姐通过朋友得知浙江工业大学有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的调剂名额,我马上给学校寄了相关材料。几天之后,学校通知我去复试。 比起那些顺利复试的幸运儿来说,我的考研之路的确多了份艰辛,但也让我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我的研究生梦想早已折翼,更不用憧憬读研以后的美好未来。 跨考教育提示: 调剂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承受力,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你不再是孤军奋战,众人的力量会让你更加顺利地到达梦想的彼岸。 赢在人脉 调剂人物:张国栋(E-mail:575689768@qq.com) 调剂历程:原报考南京师范大学,后调剂到广西大学 我的考研路可谓一波三折。回头想想,虽然与南京师范大学擦肩而过,但学的仍是喜欢的新闻学,跟着值得信任的导师,也算不幸中的幸事。我向往南京师范大学,只因为热爱新闻,而广西大学足以实现我要做新闻人的愿望。 我本科就读于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新闻方向。盘点自己的大学生活,我没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我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从事新闻工作,做“研究型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考取新闻学研究生自然成了我放弃就业选择继续深造的精神支撑,这也是后来我为什么要放弃保送本校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学校没有新闻学硕士点)的原因。 大三的寒假刚刚结束,我经过短暂的调整,开始步入考研。在确定保送之前,我一直为南京师范大学努力着。遗憾的是,在放弃内保、外保无望后,我长达10个月的努力没能换来理想的初试成绩。这意味着就算调剂成功,公费的希望也几乎为零。家境的贫困,使我在进行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经济条件。现实逼迫我不停地追问自己:读研,我合适吗?如果现有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找工作的资本,那么考研是不是变相地浪费青春? 在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有幸结识了教新闻课的恩师。我曾不止一次地说:大学4年得遇良师,乃人生一大幸事。恩师毕业于广西大学,有着“先当工人,后高考读书”的坎坷经历。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我们:“读研不只在于学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接触更高层次的人。”是的,知识可以改变人生。我因为兴趣放弃了很多,也正是凭兴趣坚持到了今天,轻易放弃不值得!趁分数线还没有出来,多数人还在观望时,我迅速联系了其他学校,开始我的调剂之路。 当时,多数学校的调剂系统尚未开通,我在网上盲目地四处搜寻。给对方打电话,要么不要调剂生,要么就让耐心等待。我觉得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各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包括专业实力、招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最低录取分数线等,然后综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调剂学校。 我的初试成绩与往年国家线不相上下,自知调剂东部学校基本无望,而近年来教育部明确规定对报考边远8省区(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广西、云南、贵州)以及部分特殊的学科专业的考生的复试分数线有所降低,我的分数刚好达到了往年边远8省区的复试分数线,于是便将重点放在C类学校。C类院校中明确表示要调剂生且新闻学实力较强的学校只有广西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少数几所,经过权衡和比较,我最终选择了调剂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之前保送外校时就看重了广西大学,因为是恩师的母校,或许能获得更多一些的信息。 南京师范大学的国家线还未知晓,广西大学的调剂系统倒是提前开通了。放下南师,翘首西大,这还是我吗?曾经以为实力可以战胜一切,而今呢,为了一个调剂名额上下奔走,竟顾不得半点颜面了。我按照西大的要求,将个人资料发了过去。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给主管招生工作的老师发了封邮件,除了介绍初试成绩和学习兴趣外,还主要表达自己调剂到西大的决心,态度诚恳且坚定。我还通过恩师得到了相关导师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的几天,消息闭塞得吓人。我能做的只有等待,心急如焚的等待……终于按捺不住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再次主动出击!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单纯且简单,而正是这个心里没底的想法却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按着学校网页公布的号码拨通了学院研招办的电话,心里想着或许能打探些情况,即使没什么进展也能多少留个印象。电话接通了,对方听完我介绍的基本情况后,说“跨专业考生必须要有相关论文发表,以证明自身科研能力。所以,你的资料……”电话那头的讲解耐心细致,而我却根本听不进去,新闻传播的相关学术论文??我没有?!所有的希冀一下子荡然无存,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只能怔怔地愣在原地……糊里糊涂地挂了电话,我不知何去何从。 半个小时后,恩师知道了这个消息。“你是跨专业考的,再试试,兴许还有机会。”恩师鼓励道,他还建议我联系下他的导师。我想这也许是离梦想最接近的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我不能轻言放弃。 在恩师的鼓励下,我拨通了恩师导师的电话,在电话里,我谈了很多,包括大学经历、专业兴趣、考研经历,当然最关键的是解释清楚了自己原来学校新闻方向的设立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幸好我对新闻有些认识,也有3年多的学生记者经历,更幸运的是发表过不少的新闻作品。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我终于等到了广西大学通知复试的电话,当时我百感交集,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告诉了恩师。我想,如果没有恩师的鼓励和帮助,没有恩师的穿针引线,我不可能继续求学深造,继续追寻我的新闻梦。 跨考教育提示: 在调剂过程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特 文章来源《求学·考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