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古代汉语学习参考书推荐:《古汉语知识辞典》

古代汉语学习参考书推荐:《古汉语知识辞典》

  陈恒舒

  《古汉语知识辞典》,马文熙、张归璧等编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定价:48元。

  为什么要推荐这样一本书?一言以蔽之,曰:好使。

  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工具书。一说起“古汉语”方面的工具书,我们最先想到的当然就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大一点的如《王力古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等等。但是这本书不一样。它的诠释对象不是“古汉语”,而是“古汉语知识”。那什么是古汉语知识?用编者凡例中的话来说就是“古汉语学及其分支学科中经常涉及的名词术语、重要著作等”,具体地说,全书的条目分为九个部分:总说、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附词汇及古方言)、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文献学、历代语文学家。其中语法学又分词法和句法,文献学又分目录、版本、校勘和典籍注本。我们看到,这里谈到的“古汉语”,已经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也涵盖了修辞学、文体学、文献学这些通常情况下独立出来的学科,说它们是古汉语学的分支,我觉得未必妥当,但不可否认,它们与古汉语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把这样的词条分类收集编订在一起,对于古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至于收录的词条,前七个部分主要是两类:名词术语和重要著作。名词术语主要收录各个学科中重要、常见、稳定的用语,也包括一些学说学派的名称,其条目排列,大致以类相从,同类条目又以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为序。如训诂学一类,首列“训诂学”、“词汇学”这样总括性的词条,以下又从“训”和“诂”谈起,先后涉及训诂学史上的不同派别、训诂的常用术语及方法等等。而著作的收录,则以重要、常用、易得为原则,以类相从,又以时代为次。而最后一部分语文学家,则收录历代在语言文字以及古籍整理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古代及近代学者,起于卜商,终于闻一多,建国之后尚在世的学者皆不收录。

  词条的释义,不同类型的词条也有释义范围上的区别。名词术语,一般包括简称、全称或别称,还有内涵解释和必要举例,有时还涉及重要的分歧意见、历史演变情况。如对“转注”这个词条的解释,首先指出:“六书之一。《说文·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紧接着指出:“后世对此界说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又列出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并指出“最主要的分歧之一是:转注是用字法还是造字法。戴震认为是用字之法,章炳麟则认为是造字之法”。其后又谈到近现代学者的一些意见。最后又提供了清人曹仁虎的《转注古义考》和近人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作为参考的依据。这样的释义,有根有据,清楚明白,即使嫌其简明,希望进一步了解,也有线索可循。而著作的释义,则类似书目解题,不仅有各个学科的专门著作,在“文献学类”中还有“典籍注本”,列出了经史子集四部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注本,足以作为读书的指南。人名的释义,则是简明的小传,着重介绍其语文方面的学术成就和著作。

  这本工具书自1987年开始搜集资料,1989年初步定稿,周祖谟先生为其撰写了序言。但当时的书稿并非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根据周先生的序言,原稿是分总论、文字、音韵、训诂、古方言、语法、修辞、目录版本校勘、典籍注本十类,但不知道为什么,直到1996年,才由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厚厚的精装的叫做《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的书,就是现在这本《古汉语知识辞典》的前身,分类和条目大致已经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2004年,中华书局将此书修订出版,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是近年来国学昌盛,出现了各种相关的教材及参考书,原书中的解释相比之下也算不得“详”了,于是很低调地更名为《古汉语知识辞典》。

  就我现在的使用经验来看,比起《辞源》和老《辞海》这样的大型工具书,无论从词条的收录还是释义上,这本书都要实用得多,或者说有着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古代汉语和古典文献方向的同学,事实上,它对于从事于古代文史研究的人来说都有不小的参考价值,毕竟,语言是一切学问的载体,只有学好古汉语,才能进一步从事于古籍整理和古代文史研究工作。我觉得学中文的同学应该人手一册(最起码有志于考取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研究生的同学应该人手一册),置之案头,以供随时查阅。最不济,大家知道现在中文系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典籍概要等课程要考名词解释,很多人不会答,那么去看看这本书吧,都是标准答案。

  这本书的两位主编,马文熙与张归璧先生,在96年出版《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之前,皆已先后辞世。马文熙先生还是为了该书的早日面世,在由重庆赶赴成都校正最后一稿时因中途车祸不幸殉职。我的导师常常感慨:编订工具书,最为繁琐,而对他人也是最有裨益。尤其是如此实用,足以嘉惠学林、传之后世的工具书,当我们翻检并从中获益的时候,更应该对它的编者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