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现代汉语学习参考书推荐: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现代汉语学习参考书推荐: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作者ID:herepaulin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郭锐 著 商务印书馆 2004年

  北大中文系郭锐老师这本《现代汉语词类研究》是郭老师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中文系的本科新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老师们总要不断地强调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问题,以改变我们头脑中对词类的固有感知。在一年级的课程上,同学们最后的需要记住的结论是:词的句法功能,具体而言就是词的分布是确定汉语词汇类别的最主要标准。而其实词类的划分问题并不是到此就算是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词类划分,可以说是多年来汉语研究学术史上的一个大话题,对于汉语究竟能否划分词类,怎么划分词类,学者们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汉语词类划分的可行性,与词类同句法成分的关系直接相关。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划分词类只能利用其语法功能,继而就会产生词类与句法成分是否一一对应的问题,认为二者对应,那么就会得出“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结论;认为二者不对应,就需要描述并解释词类与句法成分的错综对应关系,于是,学者们曾经通过“变词性”和“增功能”等方法来弥合这词类层面和句法层面的缝隙,与“变词性”相关的很有影响的学术史词汇比如“名物化”。这条路走下去依然离不开“词无定类”的结论,而“增功能”这条路最后将导致“词有定类,类无定职”的后果,如果以往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设立坐标系统,帮助人们进行语法分析,那么这一种词类划分显然无益于此,只是完成了“为了分类而分类”的工作。

  关于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主要有意义、形态、句法功能这几种。前两者的对现代汉语的不适用性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所以词类的划分标准其实也落于词类和句法功能的关系上。

  郭锐老师此书提出词的本质是其“表述功能”,很明显这是一种从词汇本体研究出发的观点,而不是服务于句法分析或者其他。词的表述功能有陈述、指称、修饰等,这种表述功能就是词的语法意义,它是制约词的分布的内在动因,分布和形态一样,也只是语法意义的外在表现。表述功能有“内在”和“外在”两层,对应地,词性分为词汇层面的词性和句法层面的词性,前者是词语固有的,须在字典中标明,后者是使用中产生的,受句法规则支配(词类活用、假借属于这一类)。从而建立了“词汇层面的词性—句法层面的词性—句法成分”三层制。学者常常讨论的、很容易把词类划分引向混乱的“名物化”问题,在这个框架中可以得到这样的解释:“名物化”分为两种,一种为外在表述功能的指称化、句法层面的名词化,词汇层面的词性未变;另一种一些动词在主宾语位置上体现名词性,不再具有动词的一般特征,这可以认为是动词的内在表述功能变化,这里其实也可以处理为动词名词兼类,不这样做只是一种宏观考虑下策略选择。

  给出划分词类的具体标准需要找到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汉语词类从本质上不是分布类,因而试图通过寻找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性的分布特征来划分汉语词类难以成功。另外,选取一些语法功能的组合,以及按照主要功能的办法,都是在已经在头脑中有对词类的认识之后再去归纳其特点,进而在以之为标准再分类的,这里有循环论证的问题。另外,一个词类的功能频率与其中部分词的功能频率相差是非常大的,以上做法经常由于选取部分典型词语而造成了以偏概全的问题。在剥离了语用因素、韵律特征等外围因素对词的句法分布影响后,郭锐老师提出了“语法功能的相容性(compatibility)”这一概念,作为划分词类的关键坐标。以功能的相容性为核心的这一套方法,与认为词类的本质是其“表述功能”直接相关。功能的相容性指同一批词共有两个或多个语法功能的性质,比如能做主语的词也能做宾语,反过来能做宾语的词也能做主语,而另一些功能之间相容性极小,例如“不~”和“<数>~”具有较大相容性的功能往往反映了共同的词类性质,因而是“等价功能”,相容性较小或无相容性的两个功能反映不同词类性质,一般是“异价功能”。等价功能有传递性,如果把一种语言中的等价功能分别聚集成束,也就找到了词类与语法功能的对应关系,一个等价功能束就代表了一个词类。功能之间的相容性有大有小,郭锐老师给出了如下的相容度(C)计算方法:设0≤C≤1,功能x相对于功能y的单向相容度(Cx-y)、功能y相对于功能x的单向相容度(Cy-x)、功能x和功能y的总相容度(Cx*y)计算公式为:

  1. Cx-y=xy重合词数/x词数

  2.Cy-x=xy重合词数/y词数

  3.Cx*y= xy重合词数/(x词数+y词数-xy重合词数)

  郭锐老师给出了40对汉语实词主要语法功能的相容度明细。判断语法功能之间等价关系的规则如下:

  规则一:如果两个功能的单向相容度小于0.5,则基本可以推测两个功能反映不同词类性质,是异价功能,如果两个功能的任一单向相容度大于0.5,则需经过规则2-4的检验:

  规则二:如果在其他语法位置上,具有其中一项功能的词和不具有这项功能的词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功能的相容性是由语法位置允许多种词类性质进入和一个词具有多种词类性质造成,不能推断是等价功能,若在其他位置上不表现较大差异,则可推断是等价功能。

  规则三:若具有功能x的词和具有功能y的词有相当一部分在其中一项功能上能构成偏正解构,则可推断x和y的相容性是由部分词具有多种词性造成,无法断定是等价功能。这是因为处在偏正解构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上的同一词形具有很不相同的句法表现。

  规则四:若x和y重合的词数岁次品降低而明显减少,则可推断x和y的相关性由一些词具有多种词类性质造成。

  规则五:等价功能有传递性。

  规则六:语法功能的概括水平与所反映的词类性质的概括水平相一致,等价束中概括水平低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5条规则确定同等概括水平的等价功能,代表不同的次类。按照以上规则可以确定以下等价束:

  1. 不~ ,没~,~着了过,<谓语>,<补语>,~<补>,~<真宾>,~<准宾>,<状语>~,很~,很不~,~极了,~得很

  2. <主语>,<宾语>,<定>~,<数量>~

  3. <修饰语>

  (这一部分比较核心,也比较难懂,具体需要详细看书第六章)

  这里的等价束具有对内普遍性,但尚不具备对外排他性。上面的等价束对应着谓词、体词和饰词。以下,还可以根据概括水平低的等价功能束进一步分出更具体的基本类。而向反方向看,看概括水平更高的等价功能束,实词包括可以通过可否充任核心成分而划分开的核词(体词、谓词)和饰词,组合词包括可以通过可否充任句法成分而划分开的实词和虚词,整个词汇包括可以通过可否与别的成分组合而划分开的组合词与叹词。郭锐老师将现代汉语词汇划分为20类:叹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名词、量词、方位词、时间词、处所词、区别词、数词、数量词、指示词、副词、拟声词、代词,并就每一个词类给出了说明。

  郭锐老师此部著作是在系统的数据统计基础上完成的,因而这本书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关于现代汉语实际词类分布的参考数据以及词频和其他非语法因素与此类分布关系的量化统计。

  以上仅介绍了此书的研究背景和全书的主干思路,而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与词类划分相关联的理论背景,学术史、典型案例,更比如对于每个词类的介绍,可惜篇幅有限,更由于我作为本科生于很多知识也尚难以消化,所以这些信息都没能写出来。但无论如何,还是很高兴,谨希望以上的文字对师弟师妹们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