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考研全程记录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考研全程记录

  在复试刚结束的时候,把自己一些感受写出来,我的体会可能很片面,呵呵,希望对大家有用,下面转入正题。

  一、专业的考前准备

  因为文学类英语线最高,总分最高,参考书最多(或隐或显),而我英语不行,平时的杂事也多,又是跨专业考,所以我准备的时间稍微早一些。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把中文的主干课程都看过一遍,力求打下一个广博的基础,很注意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参照着看。除了文学理论,每一门课程我基本上都看了两种版本以上的教材,像中国文学史,我就看了袁本,游国恩本,章培恒本。在还没确定考哪里的时候,我觉得不要存很功利的心去看书,那时候就让脑袋处在自然的状态比较好,这时候它会没那么多偏见地记忆下后来你自己都觉得很惊讶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能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出它的作用来。

  到大四开学后几经挣扎确定考社科院的时候,我再把时间集中到她的指定书目上,原来在第一遍的时候我主要是把书的脉络理了一下,而这个时候我就仔仔细细地把书看了一遍后再笼统地背了一遍,特别是《文学理论教程》,因为根据最少的时间要用在最能出效果的方面的原则,我们首先当然是把这本书背熟悉。因为这一本书就是一百五十分。接下来的重点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因为据以前的经验,文学所不太考当代文学,要考一般就是几个填空题,所以五十分在这一本书。在对这两本书都比较熟悉的前提下,然后可以集中精力到古代文学中去,看古代文学要特别注重大家、流派和整个时期的脉络。要注意作品的阅读,如果是古代文学,最好是背一些基本的篇目,以在答题的时候用得上。在阅读了一定量原著的基础上,就要注重识记一些其他的基础常识,然后可以试着给自己出些题目,然后再想着怎么回答。

  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翻翻期刊,或者在中国期刊网上看看研究综述类的文章,可以加深一些理解。此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注意分析真题,上述经验有些就是针对以前的真题而说的,但是文学所有些特殊,真题的规律性不如高校明显。而今年重视真题的好处是看到了好几个题目出现了重复。

  二、答题体会

  在看完书后,应该很注意答题方法。结构主义认为,作品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因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完成的,这有它的合理性。既然那么具有创造性的作品都可以被这样理解,那么我们的答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答题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基本元素的灵活组合来完成的。所以我提倡先熟悉基本内容,然后我就自己的感受把答题方法归纳为“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是在答题时,注意在提出观点后,一定要举出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例子主要是指作品。而在答古代文学史的题目时,特别要注重史论结合,即注意文学史和古代文论的结合,在举出作品的例子后,要注意文论史上有什么人的观点看法可以拿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展开论述。整个结构多是采用总分总的模式,这样看起来有条理一些。在答完了教材上的观点后,尽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要用充分的论据来支撑它,尽量答得全面一些。

  其实,答题方法有很多种,总的原则我觉得是要把答题看成是写篇小论文,一些写论文的基本方法都可以用得上,像我上面提到的主要就是用了两种方法:举例子和引名言。鲁迅先生说过写小说不要去相信什么小说作法之类的书,直接去看经典名著,那就是最好的路子。其实答题方法也一样,那就是多看看教材和论文专著之类的关于某个论点的展开方式,是可以得到很多启发的。此外,还有一条是很应试的方法,就是看看比较高质量的习题集,看看它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三、考试状态的调整

  书本上的基础知识都具备了之后,就一定要注意考试状态的调整。像这种只有一次机会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上与否的考试,大家都知道考试状态的重要性,而且也知道所谓的平常心。在这点上我感受较深,就多说些吧,顺便描述下考试时候的经历加感受,呵呵。

  就我的经验,很多人在考试前都觉得自己看书看的不够,从而都开始为自己万一没考上而做语言上的铺垫了。但是只要大家前面的阶段做得还行,我觉得考试的时候一般是能够验证“天道酬勤”这句话的。还有一个是考试的时候难免有意外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就应该把它当成是正常的现象,然后很冷静地去想怎么避免受它的影响,我比较喜欢越碰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越乐观,这样才更可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而不是相反。

  像我们那地方考试大都被安排到中学去考试,我怕堵车,就在学校附近的招待所住,结果晚上被外面一块松动的水泥板和车子的相互碰撞吵了一个晚上,大家都知道休息对于第二天考试的重大意义,我第一次被吵醒后冷汗直冒,心里夸张地想:难道我就这样完了吗?后来我知道这种状况是改变不了的,于是我慢慢冷静下来,利用以前的入睡经验保持自己的大脑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一开始就那样闭目养神,后来竟然睡着了。不过后来又被吵醒,然后也睡着,如是反复不下七八次。

  但是很奇怪的是,我第二天早上起来居然自我感觉精神还行,而上午是我比较擅长的政治,考试出来后继续一身轻松,这样就更加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下午考英语,是我的弱项,我觉得。考试前就是看看作文的套话或许还有点用,而我近一个月都基本上没看作文了,于是我中午很辛苦地吃了顿饭后就在走廊里看了看作文,剩下二十分钟的时候再闭目养了下神,可是没睡着,以前中午没睡觉我下午基本上就像个木头人了,而这次可能是心态的原因,虽然没睡好做三个小时的英语试卷想想都比较恐怖,但是还是没有很大的恐慌。下午天气比较冷,做英语题目也比较艰难,结果是做得我全身都有些发冷,然而我也不去想那么多,只是凭以前的做题经验去做,像做阅读理解,就是凭原文和感觉排除三个,选剩下的那个。做着做着就发现时间不够用,于是我就放弃了翻译,直接去写作文,写完作文再还有八九分钟,我就再回来看了看翻译,挑了两三个题目里面比较简单的部分翻译了下,接下来也没什么感觉地就交卷子了。当晚我就不管不顾地回学校——虽然我已经出了在招待所住宿的钱。另外还有个回去的原因是我还想把专业课的思路理清一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知道别人的经验是不是这样。书那么多,当晚我看到凌晨一点多的样子,就再也支持不住,一头倒下去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就爬了起来去赶车,那个时候吃东西都很艰难,已经不知道包子的味道了,只是就着牛奶往下咽,进去了还有些往外吐的意思,但终究还是让它在体内提供能量了。上午的考试唯一的感觉就是题目量非常之大。我当时只感觉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字迹工整地答不完,另一条是字迹潦草地勉强答完,虽然后者在以前的考试给过我无数次教训,但是我现在还是没办法地要选择它,只有做完了才有希望啊,纸上一片空白的后面必然是希望的空白。于是我就在三个小时内,尽我当时所知,把能想到的东西都尽量有组织地端了上去,在最后一秒钟放下笔,感觉还是有些要说的没有转移到纸上,感觉比较可惜。中午就想把下午考试的科目看看,虽然很累,但是反正只有最后一门了,只要再挺几个小时就解放了。于是我中午就浏览文学理论的教材,而这个时候,我知道我对自己的体能的潜力还是高估了,按以前的效率,中午把书的脉络理一下是可能的,但是当时是那么的累,以至于看着一页纸要半天才能反应过来大概是怎么回事,而且我还发现一个更致命的错误是,我把这本书在二十多天前就记得很熟了,所以这段时间一直没怎么看,所以我现在又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忘记的差不多了,唉!当我看书才看到一半的时候,就不得不进去考了,当时也就只好调整心态,心想不是特别清楚的就尽量多写吧,以多少掩饰一下自己的心虚。于是开始下午的考试,一开始考试的二三十分钟,可能确实是体力消耗大了,有一种从心底浮起的疲惫感,以至于做题目的时候,把一个简答题和一个论述题的顺序换反了,答题的处理上有了些差异吧。但是三个小时终于还是熬过去了,听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虽然身体依旧疲乏,但是心里还是松了口气,当时的感觉就是看老师怎么评卷了。

  事后想想,当时注意心态的调整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一味地去埋怨,那结果倒是有些难以想象。本文转载自中文考研网www.zwkao.com

  四、复试准备

  在家里过了个忐忑不安的年,就开始和其他同学一起去找工作了。因为前途的难料,并不能安下心来看书,而且我觉得复试中面试比较重要,我一直不太擅长面试,通过找工作增加一些面试经验也好。有闲的时候,就会上中文考研网www.zwkao.com看看别人的一些复试经验。在找工作的奔波中度过了接近一个月,在三月五号知道可以查分的时候我还在外地,等回学校拿了准考证后,才让一位同学查到,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于是开始和导师联系,开始看书,特别注意看些学术动态类的东西。但是并不能很安心,因为我知道今年大家的分数都不低,而且复试中的听力口语,我多少也有些无可奈何,只是每天在尽力去改变而已。

  五、复试

  到了四月五六号的样子,系秘开始通知我们去参加复试。在一个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的傍晚我从南方走,在第二天来到了小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北方。四月十三号复试,上午笔试,三个小时,只考报考的专业方向的知识。下午是面试,每个人二十分钟。先是抽题目,一般都大而宽泛,让你有话说,但不一定说得好,准备二十分钟,也就是前一个同学面试的时间。当进去了后,先是六分钟英语测试,听老师问是考听力,答问就是考口语吧。然后是给五分钟时间回答抽的题目,接着就是自己所报考方向的导师提问。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座的十多位老师谁想提问就提问了。整个气氛确实比较轻松,老师都很和气,关键是自己别把自己给吓倒了。回答问题大家的一致看法是要谦虚,答题要有条理,尽量答全面些,一些礼仪问题不能忽视。复试结束的当天就知道大概结果了,接着第二天体检。

  然后是漫长的等待,六月底七月初拿到通知书。

  补充下书目呵:原著可以看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加强一下古代汉语的知识,可以看看《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文学批评,看《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现当代方面可以看看北大温儒敏教授遍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文学理论方面可以看看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教学参考书》;此外,看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像古代文学史,可以看看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可以看看朱栋霖、丁帆两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可以看看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古代文论可以看看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文学理论那本也差不多了,有其他的看看也好。当时间很紧的时候可以看看市面上卖的或图书馆有的习题集,注意书中的答题方法,背一些觉得很经典的题目。名词解释可以买本《中国文学大词典》,时常翻翻有好处。期刊是《文学评论》《文学遗产》,还可以看中国期刊网。这些书具体地怎么看要看个人时间来决定,当对参考书目比较熟悉后就可以多看看。不过要以参考书目为主。

  还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些中文其他方向的书,像外国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史以及语言学方向的书。再有就是文献学方面的书。

  必须声明一下:没有时间的话,那就可以按应试的方法试试,也是可以考试成功的。不过我觉得有稍微好点的基础当然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