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古代文学学习参考书推荐:钱钟书《宋诗选注》、张鸣《宋诗选》

古代文学学习参考书推荐:钱钟书《宋诗选注》、张鸣《宋诗选》

  周剑之

  虽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然而假如只知道唐有诗宋有词,对于中文系同学而言未免太不够格。宋代文学全面繁荣,宋诗于唐诗之后另辟诗境,以筋骨思理见长,足与风神情韵的唐诗并峙。我们向来对唐诗了解得多而对宋诗了解得少;文学史课上讲宋诗,又以理论叙述为多而阅读实例为少。想要真正体味宋诗特色、触摸宋诗灵魂,离不开作品阅读。因此,宋诗的入门,最好从两部选集开始,即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以及张鸣老师的《宋诗选》。

  钱先生的《宋诗选注》选录诗人80家,诗290首。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诗人小传和注释。钱先生学贯中西,博极群书,引用材料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引证的丰富还是次要,古代许多注释家也能做到。真正特别的在于融贯在引证和陈述中的眼光,不是简单罗列,而是经过思维的整理和组织。我们读许多注本时常会有的一类疑问,即注释中的这条材料与原句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之前读《杜诗详注》就常有这个问题。从前的许多注家,但凡字面有关,而不论其意义是否能相互发明,往往都列入注释之下。其好处在于全,可供读者选择,坏处则是缺少甄别的眼光。而钱注没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注重梳理诗歌艺术源流。他引用前人的句子往往都有助于凸显所注释诗句的好处和特色。譬如注欧阳修《别滁》“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的两句,便说道:

  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正从这首诗来。欧阳修这两句可以说是唐人张渭《送卢举使河源》里“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管为君愁”;武元衡《酬裴起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弦管尽离声”;白居易《及第后归觐》:“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等等的翻案。不但引唐诗以证欧诗在前人基础上翻出新意,并引了黄庭坚诗以说明后来者的接续,前后相继,脉络分明。

  在苏轼小传中讲“博喻”的一段,也尤其精彩。博喻即“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为了说明博喻,接着举了各种具体的例子。散文中举了《庄子》和韩愈的例子;诗歌里举了《诗经》,仍旧举了韩愈;最后还说到了词,举了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名句以及嫁名谢逸《花心动?闺情》。引证丰富,难以一一列举。钱先生自己就是个擅长比喻大家,故而能对苏轼的“博喻”阐述得如此深刻。

  钱先生读书既多,眼光又敏锐,对诗人诗歌都有着特别出色的理解和体悟,奇思妙想比比皆是。虽说偶尔也会有些逞才之处,但他的聪明睿智总能让人折服,便也不需计较了。

  不过《宋诗选注》的局限性也很明显。此书初版于1958年,时代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选注的倾向性。首先是选目上存在偏颇之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被大量选入,而许多讲究诗歌艺术技巧的作品被视为形式主义而被摒除在外;另一方面,与我国某伟人的喜好相呼应,立足于唐诗标准,选了许多有唐诗趣味的诗作,一些真正有宋诗特点的作品反而未选。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入选篇目最多,共二十七首,远远超过苏轼的十八首,王安石十首;而黄庭坚被视为形式主义的代表,仅入选三首。

  与选目相表里,《宋诗选注》对诗歌的评价也有失客观。不仅对具体的诗人诗作存在评价的偏颇,而且对整个宋诗的评价都不高。按照现实主义文学观,生活是源而书本是流,宋诗从书本中找诗料恰好颠倒了源流的关系。又按照当时伟人的说法,认为诗当用形象思维,而宋人不懂得用形象思维,故而写不出好诗。这些观点集中体现在序里,具体选目的小传和注释中也偶有类似表达。

  必须注意这种偏颇的存在源自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钱先生本人对宋诗的观点其实并非全都如此。翻翻钱先生的《谈艺录》就知道,“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两相对举,并无高下之分。钱先生本人颇喜欢黄庭坚诗,还为黄诗作补注,也收在《谈艺录》中。一九八八年钱先生为香港版《宋诗选注》所作前言中也说道:“它既没有鲜明地反映当时学术界的‘正确’指导思想,也不爽朗地显露我个人在诗歌里的衷心嗜好。也许这个晦昧朦胧的状态本身正是某种处境的清楚不过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读《宋诗选注》时,面对时代因素的制约,需要用超脱的目光去看。不可局限其中,亦不必计过分较真,更重要是阅读诗歌本身,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钱先生的渊博多识和奇思妙想。这里举一段序中的话: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有个流弊:把诗人变成领有营业执照的盗贼,不管是巧取还是豪夺,是江洋大盗还是偷鸡贼,是西昆体那样认准了一家去打劫还是像江西派那样挨门排户大大小小人家都去光顾。这可以说是宋诗——不妨还添上宋词——给我们的大教训,也可以说是整个旧诗词的演变里包含的大教训。我们不必完全认同钱先生这一观点的倾向,却也能感觉到这一比喻恰好抓住了西昆体和江西诗派的弊端,令人读至此处不由会心一笑。《宋诗选注》虽有局限之处,但总体而言仍是一部非常有特点选本。钱先生的幽默与睿智,带给我们解读宋诗的丰富乐趣。

  读书的乐趣固然重要,而对于中文系同学而言,进入文学史语境或许更为重要。因此,另一本不得不读的宋诗选本即张鸣老师的《宋诗选》。

  《宋诗选》共选录诗人106家,诗359首。与钱先生相比,选诗的范围更宽,入选诗人和作品也更多,而且又是在《全宋诗》出来之后的选本,材料的精准性也更高。张老师的诗人小传和注释都做得非常详细,许多诗歌还附了解读的文字。张老师的细致和严谨向来都很出名,在此也不必多说。我想着重强调的,是贯注在全书中的文学史意识。我以为,要了解宋代歌诗史,与其去读某些命名为‘宋诗史’的书,倒不如就从这本书开始。

  前言即是宋代诗歌的总体概观,不但详细阐述了新型学术文化环境中的宋诗的特色,而且将宋诗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无异于一篇简明宋诗小史。而诗人小传的部分又兼顾传与评,既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特点、文学活动,并注重分析其创作特色、地位影响,也都是一种文学史式的叙述方式。引用材料丰富,但又绝非集评,而在其中贯穿着统一文学史视角。黄庭坚小传中谈及黄诗的题材,对于那些批评黄诗脱离现实、内容单薄的观点予以纠正,因为“任何一位有成就的诗人,都有他独特的题材视野和处理题材的方式,这甚至是评价一位诗人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的重要标准。”既阐明了黄诗的特点及其文学史价值,又上升为文学史价值判断的标准之一,体现出独到的“史识”。杨万里的小传则着重分析了“诚斋体”的特点,其中指出杨万里“特别擅长于发现、捕捉自然界的生机、动态,写转瞬即逝、变化无穷的景象”,而在杨万里之前,只有苏轼才在这方面身手不凡,“但苏轼似乎也不如杨万里这么措置裕如。”对诗歌体味之细腻,有别于一般文学史叙述的套路,而以立体鲜活的感受充实着整体的历时观照。

  注释部分尤其注重作品编年,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或介绍与本诗写作相关的其他诗歌情况,为读者提供一个进入诗中的场域。既注重名物典故的阐释,又注重发明诗人用意。细致而不繁琐,清楚明白。遣词造句既平易又有文采。譬如释“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含青蘋”(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曰:

  炯,光明貌。涵:浸。青蘋:喻指月下花影。此句说月光明亮,清澈如水,花影投地,宛如水中浮动着青蘋。苏轼诗美,释文亦美。二者合观,美不胜收。既然说到文采,忍不住再举一例,出自欧阳修的小传,对比韩欧诗风之不同:

  韩诗又如江边断崖,古树盘结,乱石荦确;下有涛声拍岸,上有苍鹘栖巢;横空排奡,奇崛幽险。欧诗则如山间谷地,流水潺潺,芳草茵茵;深处幽折,时见峭壁怪石;宽处平畅,点缀竹树人家。如此生动美妙的文字,怎不令人击节?

  许多诗歌还附了解读文字,或长或短,或引述前人评论,或解释诗中妙处,间及名物考证。譬如解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有“晴窗细乳戏分茶”之句,故将“分茶”做一详细说明,引《清异录》、向子諲《浣溪沙》、《西厢记诸宫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等诸多材料以证,丰富而有趣。另外还必须提到的一个例子是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自绿江南岸”。我们从小熟读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实是讹误的版本,吴小如先生的《读书丛札》(1987年)与赵齐平先生的《宋诗臆说》(1993年)早已指明其误,而我们仍然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读着“又绿”长大。(据调查,到了2006年小学教材中仍作“又绿”。)以致于张老师每年讲授宋代文学史时都要重新解释一遍。《宋诗选》在《泊船瓜洲》注解中分析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为解释诗意提供具体情境;再考察王安石诗集的各个版本系统,说明“自绿”的正确性;最后在解读文字中对这一讹误做了细致的梳理。张老师文学史眼光背后扎实的文献功底,着实令人叹服。

  解读文字另一精彩之处在于张老师的文学感悟力。好诗经由张老师解读之后,令人更能体会其中妙处。黄庭坚的名作《寄黄几复》颔联、颈联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解读云:

  桃李、春风、江湖、夜雨、一杯、十年、酒灯,一连串名词,都极普通,前人诗中常见,但经诗人的陶冶熔铸,便构成了全新的意境,营造出高度概括、对照鲜明的两个空间,让读诗者生发无尽的想象。……三、四句语言流美、音节流丽,与五、六句的造语生硬、格律拗峭正好形成风格上的对照,与意境的转换相得益彰。而意境的转换和风格的对照又产生明显的陌生化效果,强化了诗歌的顿挫感,使读者留下鲜明的阅读印象。诗人刻意经营的语词风格和声律对照,正是构成此诗妙趣的关键之一。初读此诗未必能立刻明白其所以为名作的原因,而在细致的解读中如茅塞顿开。又《南浦》的解读中概说王安石五绝:“在短小的格局中,创造深远的意境,传达悠远绵渺的情韵,这是王安石五绝的突出特点。”细想之下,果然如此。再重头读诗,便越觉滋味愈出,声色俱美。

  《宋诗选》也存在一些遗憾。据张老师说,因时间不足,南宋后半段的诗歌没来得及好好挑选,如果再版,希望能再做补充。

  《宋诗选》虽是选本,但并非只是单纯地挑出几首好诗供人随意一读便罢,里面蕴含着张鸣师浸润宋代文学几十年的功夫。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尽可能带着一些文学史视野的思考。非文学专业的同学,不妨以赏心悦目为主;文学专业而非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可以一边欣赏一遍学习文学史观照的眼光;而以古代文学为目标的同学,咱什么都不啰嗦了——赶紧抱着书啃去吧。

  钱钟书《宋诗选注》,可用三联书店2002年所出《钱钟书集》十种中的版本,此本经过1978和1988两次增改,而且排版也好,清晰悦目。而张鸣老师的《宋诗选》目前只有人民文学2004年的版本,让我们大家一同期待再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