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10年打算报考河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在今年4月底河南大学研究生复试时特地赶赴那里,亲历了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面试的全部过程,但我认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在面试时存在两大不妥,现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榷。也希望能引起河南大学的关注,如果觉得确实不妥,望河南大学文学院能采取更为公平合理的面试办法,好为我们这些明年报考河南大学的考生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不妥之一:考生抽取面试题目后,还可以到室外查阅资料,然后才回到室内回答问题。
此次古代文学专业面试共有44人参加,最终结果为13人公费,17名自费,另有14人被淘汰。面试的规则如下:
每位考生在面试前抽取自己的面试号码,然后由一位主考按号喊考生进入室内抽取两道面试题目,一般总是前一号面试,后一号抽题,自己根据情况,决定回答哪一道题目。然后走出室外,任意查阅资料,过几分钟后,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时,再进入室内回答问题。
考生抽的题目类型不一,有的考生抽取的题目是文学史或者文学作品选上有现成答案的题目,如背诵《诗经·无衣》,谈谈《西厢记》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并背诵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抽到这样题目的考生,出来后,拿出文学史或文学作品选,不出几分钟,就背下了答案。其余的考生也生怕抽到同样的试题,为了早做准备,也加入了背书的行列中来,因此在当时,一片书声朗朗,不知内情者还以为这儿正在进行背书比赛呢!
而有的考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抽中的两道全是综合理解型的题目,如谈谈佛教对东晋文学的影响,或结合作品分析某篇文章的艺术特色。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只好自己组织。还没想明白呢,就轮到自己了,一慌神,成绩自然不太理想。但也有例外的,如一女生抽的题目是“解释春秋三传”,虽然也无现成答案,但旁边有“男秘书”一句一句教着如何回答,背了好几遍后,该女生才进去面试,真让人羡慕呀,那些成绩差的都只能怪自己为什么找不到个秘书呢?还有一例外的女生,很早就抽了题目,在外面一直背了很久,然后才被喊进去面试,而相比之下,有的考生仅准备了三、四分钟而已。还有的考生用手机上网搜答案,还果真能搜得到。
我不禁暗自吃惊,决定考生公费与自费、录取与不录取、占总分20%的面试这样进行公平合理吗?这究竟是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在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这样能考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吗?他们都已经准备几个月了,为什么在面试前还要给他们这背答案的极不公平的几分钟呢?能背出答案,就算是综合素质高吗?就可以读公费吗?那些同样辛苦了一年,只是在这短暂的几分钟里不能找到现成答案的同学,就该花费几万元读自费吗?或者干脆被河南大学扫地出门吗?如此面试,无乃荒唐乎?依敝人之见,凡抽取题目后的考生,一律应待在室内,不得再查阅任何的资料,不能与外界再进行任何的交流。他们应当凭素质回答导师提出的问题,会多少答多少,导师依此给考生划出分数。不知大家以为可否?
不妥之二:不应把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放在一起面试。
此次面试后,连同初试(除以5再乘以0.6)、专业笔试(乘以0.2)、面试(乘以0.2),把三方面成绩折合成总分100分,按得分的高低决定公费还是自费,录取还是pass,其中被录取为自费的考生就是所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是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面试,教育部是有明文规定的,其规定如下(摘录相关的第五条):
五、突出专业学位选拔特点,做好复试工作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工作要按照“分类复试,分别进行,各有侧重”的要求进行。招生单位在考生自主选择攻读学术型学位或专业学位后,要同时确定两类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分别进行复试。要研究制定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特点的复试方法和内容,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应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复试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准备工作、复试成绩的使用、复试的监督和复议等应按《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执行。
以上规定非常清楚的表明,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面试应分开进行,而且面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考察,而后者则侧重于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但河南大学却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面试,而且采用的是同一考察标准,我们不禁要问:河南大学没有收到教育部的文件吗?但以上文件就是从河大研究生院网站上摘录的,这实在是让人费解呀!也许河南大学根本就不属于教育部管辖吧,这样的话,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吾将何复道哉,何复道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