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11级的学生,今年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人才济济,初试428分的那位高手在复试真题的总结上又一次让我见识了其超凡的记忆力,就要和这样的高手成为同学,真是倍感压力啊,呵呵,当然也是我的荣幸。我说这些是为了告诉大家,我的经验只是自己的感受,不是什么可被奉为“指导”的名言,后来者茶余饭后读读我的心路历程,在感觉孤独的时候,或许可以从中汲取温暖。
上外,我考了两年。我本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三那年七月份,决定转专业学习对外汉语,关于这一点,我想有必要说一下。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抱着对母语的一腔热情,又不愿意放弃本科学习的成果,所以考研时选择对外汉语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为这两个专业是汉英的中和。其实并不是完全这样。固然这两个专业都对英语有一定的要求,但毕竟已不是英语专业了,你在考研的时候的专业课,和英语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了,你在本科积累的翻译阅读的那些心得体会,在考研中基本上已经没什么用,因为英语专业的考试会有很多人文方面的考察,比如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理解等,而在大外英语——也就是考研中占100分的那个英语考试中,这样的考察基本没有,它考的科学文献居多,看你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从翻译到阅读,基本上都是科普文。当然英语强的话考什么都不怕,英语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研,在阅读题和写作题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要做好专业课从零开始的准备。跨专业之后我是很忐忑的,因为那一年上外的参考书还是十几本,包括何九盈的那本超级难懂的语言学史和罗宾斯的英版西方语言学史,十五讲相比之下竟然成了简单的,虽然后来的简章上把这几本书剪掉了,还是很担心,所以我就把心思都花在专业课上,英语和政治都一点没有准备,所幸没有受限,第一年政治英语分别是63、56,今年70 、65。这个分数在录取者中排到倒数了,但由于是两年的毫无准备得来的成绩,我亦毫无怨言,再慢慢赶吧。不过后来者一定要注意,不是很有把握一定不要轻视英语,我就有一个考南大哲学的同学,专业课排第一可是英语35分受限,那种滋味,真是无以言表的痛苦啊,而上外,更不能在英语上出任何问题。
既然两年以来都没有学政治英语,那时间用来做什么了呢?是的,专业课,大家都说我是个感性的人,应该学文学,我想可能是我真的在理性上有欠缺吧。第一次看专业课的书时,真是什么都不懂,看不进去,但是我有很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一开始虽枯燥乏味,但走的乐此不疲。我是先看一遍书,第二天早上再放声读一遍,再做一遍笔记,后来看概论,基本上也就是穿插读想写,逐步进行。我想我在第一年的时候基本上还处于不入门的状态,看的书多而杂,兴致勃勃但基础很不扎实,基本概念有时搞不懂,这和我没有认真看现汉有很大关系,所以告诫后来的考生,一定要夯实基础,加之这两年上外都没有考十五讲和其他较难的书目的内容,基础就显得更加重要,当然这也是你研究之路的基础。第二年再准备时,我把黄廖版的现汉和张斌版的现汉都细细看了一遍,虽然没有做笔记,但基本是吃透了的;而语言学,第二年基本是融会贯通的阶段,我再看书时不仅不再枯燥,反而能够举一反三,感觉到心头涌动着潺潺的溪流,这种幸福感也让我在第二年的压力与长久的坚持中获得无限力量。后来考试就要来临了,我虽然积累很多,但是还是很不自信,因为整个过程都是自学,很多问题没有老师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这真的很不好受。所以自学的孩子们是比较苦的,有一些问题老师稍一点拨就能豁然开朗,而自学的过程不知要打多少个圈圈才能转到正道上去,这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无论如何,我以现汉128,语言学131的成绩进入复试,也算是对我的付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我想了一下,在最初为什么不重视现汉,我不知道其他的同学有没有过相似的感受,我记得我第一次看时觉得这些知识都是大路边的常识,没有什么考的价值,而且我对于词类的划分很不满意,觉得漏洞百出,后来就没有看进去。其实是需要细细看的,虽零散但有其内部的系统,研究的现状就这样,根部的真理需要我们甚至以后几代人共同努力,要沉得下心。
第一年考后,我的最敬爱的老师曾让我调剂,但我想我要去上外,我不能这样放弃,所以我就没有调。后来他又建议我考汉教,说是那边容易一些,但是我也放弃了,如今走到这里,我为我的坚持而感到欣慰,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而为什么没有调汉教,其实当时遇到一些问题。第一年失利后,我很坚定要再来一次,所以就在学校租好房子备考,就在我回家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本地教师招考报名了,我本是执意不去的,奈何我舅舅一次一次的骂我,施加压力,我赌气去考,看了三天的书,没想到顺利通过初试复试,家人都很高兴,我却很痛苦,看着父母高兴的样子,我不忍心不去工作,只好边工作边复习。那一段时间很痛苦,因为新老师培训啊业务啊,工作很多很累,可是我的痛苦不来源于累,来源于我再也没有充足的时间看书了。于是别人聊天的时间,在火炉旁烤火的时间,睡前看电视的时间,走路时歇息的时间,课间操的时间,上课时我的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我都挤来看书,有时候下班回家我很累,六七点就睡下,第二天三四点醒了就看书;有时候不累,就看到自己累了再睡。记得那段时间唯一能够放纵自己休息的时候就是吃完饭后,我端杯水到客厅里喝完,再上楼看书。我想那段时间我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学习的寂寞或是付出的艰辛,而是当我想学习时,却没有时间。真正走过去之后,我想其实我还可以再挤出更多的时间,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真的尽力了。后来我讲课比赛还拿一等奖,我们班期末考试全街道第一名……我知道原来生命可以这样丰满,在原本看来细瘦的时间,可以做这么多的事,也启迪我以后的路,尽可能多的去开发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至于汉教,我想这样的环境更利于融会贯通而不是学习新知识,所以就没有调。人在这些时候,真的要认真的考虑仔细的掂量,一旦找到方向就坚持自己,虽然我们还未成功,虽然我们力量弱小,但是行军帐中,杀伐决断,自己就可以指挥,要有这样的勇气与魄力。
话到此处,还有什么要说一下呢?说一下复试吧。我觉得一种必死的心态比较好,我在初试时心态平和,想着只要付出有答复,不要那一纸通知书也可以。但是复试时就换患得患失了,可能是太多人关心并给予厚望,反倒成了我的压力,所幸没有出现太大问题。感觉初试时考的还是很基本的所有学校都会要求的知识点,而复试时就比较有上外的个性了,王德春先生的《语言学概论》一定要更仔细的看。复试时笔试和英语听说我做的都不好,笔试题多,没有写完还有不会的,期望值低一点的话感觉还会好些。英语听说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完了,和专八完全不同,专八你认真听了半天还没有出现考点,这次听说,在你还认为没开始时,已经结束了。客观讲很简单,但我做的不好,这是痛苦的根源。呵呵。
貌似我走的很艰难,其实真的是痛并快乐着,这样加倍的沉重让我成长很多很多,也更清晰的认识我来这里是为什么。考上是个开端,后来的路,还很长。
惶恐不知所云,后来者茶余饭后,随便看一看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