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云南大学201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体会

云南大学201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体会

  2017年4月5号,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我在研招网上确认拟录取,从2016年5月底开始到今时今日,历时将近十个月的考研长跑和等待终于结束了。一切就像一场梦,现在梦醒了反而怅然若失。我相信同为考研人最后都能明白我的感受,尽管我们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但心里最想念的是备考路上一直坚持的自己。我所报考的是云南大学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初试总分355,英语一58,政治70,专业一110,专业二117,排名19名。

  关于考研这件事我有很多话想说,但真正写的时候又觉得无从下手。

  一、那就先谈谈我的本科学校

  我的本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二本,13年参加高考,因为高中并不爱学习,整天逃课上网打游戏,荒废了两年多的时间,到高三后期突然醒悟,却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了,想补已经来不及了。但我的性子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即使到了最后班主任根本不看好我,我也没有放弃自己。抓住了高考前一个月背文综,于是高考也算一个逆袭吧。以比二本线多一分的优势被我的本科大学所录取,但正因为如此你们也可以想象我的本科可能是最烂的。我以前闲着没事查过它的排名,在全国700名以后,感觉没有什么未来。只有真正经历过高考的人才知道,由那一次的考试,我们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是我不甘心啊,我的好朋友们都很优秀,高考考得也不错,我不想被这些外在因素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我想赶上他们的步伐。而且我父母对我有很大的期待,我不想再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于是刚上大学,我就决定了自己要考研。当时,这只是一个模糊的目标。

  二、专业及前期准备

  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怎么说呢,很无用也很有用。什么都要学却什么都学不精。我大一大二那两年过得很是潇洒,整天出去浪。只要遇到节假日什么的我都在放飞自我,再加上学校离家很远,一年只回来两次,父母根本管不到自己。所以很自由,慢慢的连我自己要考研都快忘了。只是当别人问起未来的打算时,我依然回复自己要考研。大学前两年也算博览群书吧,不管上课下课都在看小说,什么都看。于是拜那两年所赐点亮了一个新技能:看书速度特别快,别人看三行我可以看他们的双倍。曾有四天看完《飘》的记录。

  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前两年真的是浪的彻底,不过因为如此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看过了许多地方的风景,见过了各地的人们。自己也就明白了:路在脚下,我最眷恋的还是家乡和家人们。于是,每当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就开始查资料。我的学校早就确定了,就是云南大学,本来开始打算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可是当我看到云大的语言学需要考文学大综合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就放弃了这个专业。因为我不喜欢文学,特别是现当代,觉得十分无趣。但相反的是,我很喜欢语言学。我一直想考一个和语言学有关的但是没有文学的专业,于是每天都翻来覆去的看云南大学的考研参考书目,想找一个这样的专业。但因为自己很懵懂也很无知,怎么都找不到,不禁有些灰心,在心里问自己难道真要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吗?可是又不想学文学,那段时间自己的内心挣扎很激烈。

  也许真的是苦心人天不负,在我大三寒假时,我回家过年了。去姑姑家拜年那天闲来无事又翻翻参考书目,突然看到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专业。看到它的参考书目,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也有专业二的其他几本从未听说过的书,但看书名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于是上网查了下这个专业的资料,越查越感兴趣,这完全是对外汉语的另一个说法呀,我当即就决定就暂时选它了,那时不明白什么是专硕和学硕。后来因为有了目标,每天我都泡在网上查资料,越查越兴奋,感觉这个专业完全是在为我量身定做的。尽管专业二的参考书素未蒙面,但我依然很高兴。这些都是前期的准备,我在云大研究生院贴吧里找到了组织,云大汉硕考研群,下载了考研帮APP,慢慢丰富自己对汉硕的认识。

  三、论决心的重要性及参考书目

  我这个人有随手写东西的习惯,所以会准备一本日记本。每当哪天有个感悟之类的就会记下来,现在要写经验帖了,于是我翻了翻以前写的那些东西。

  虽说一直念着要考研,但真正下定决心的那天是2016年2月27号,彼时我在去学校的火车上,要坐二十多个小时,有些问题当自己无聊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想想,那天就是这样在思考中我下定决心要考研。当时是因为受到了四级没过的刺激,决定义无反顾的干一件事情。于是我把那一天记了下来。

  后来到学校因为我返校比较迟,图书馆已经没有座位了,我就找了一张没有人坐的座位,在一个特别小的角落里,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打扫了一下,就确定了我在图书馆的容身之所。大三下学期我们专业依然有课的,但课不多就是各种屁事多。我抽了一天的时间在亚马逊上把我对比往年学姐的经验贴确定的参考书买了。有以下几本:

  354汉语基础: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郭锡良、何九盈等,《古代汉语》(修订版,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育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1月;

  4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育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0月;

  5赵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另外还有三本辅导书: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考试核心考案》,浙江大学出版社

  2《古代汉语语法讲稿》,郭锡良,语文出版社

  3《现代汉语课后辅导与习题集》,这本书书名好像叫这个?书没带回来记不太清了。网上都有,一搜就能搜到。

  书到了之后我就写了个名字放在图书馆了,大概翻了翻,虽然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但是我学的现汉和古汉都与这些书不同。当时书到了以后,本专业的事突然很多,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虽然抽空看着《中国文化要略》,但是基本没有过脑子,就当成了一本杂书来看。笔记本上订了一堆计划也没有用武之地,但我还是每天坚持去图书馆坐着,当时也只是求个心理安慰吧。接下来详细说一说各科的准备情况。

  专业课

  说起专业课,话就比较多了。先说说专业一的准备吧!

  专业一

  《现代汉语》

  因为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我是学过的,只是教材的版本不一样。所以我在复习的前期对现汉并没有怎么投入,到了暑假后期才开始看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云大汉硕的专业一考得很细,所以课本一定要好好看,多看几遍,书上的例子和课后习题都要认真过一遍(多几遍也可以)。我很喜欢现汉,我当时把书先过了一遍,这一遍重在理解。

  后来我就利用碎片时间把现汉的笔记整理了一下,主要提炼出需要记忆的地方(定义及要点、难以理解的地方),等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时,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我用各个高校的真题先开始练习,只做现汉部分。每次遇到不会的题就赶紧翻书进行查找巩固。这样大概做了三年的真题(13、14、15),我对汉硕老师的出题套路也清晰了很多,重新梳理了一下知识点。找了一些关于现汉的题(不是汉硕真题),又做了一下,这次就很少翻书了,除非遇到怎么都想不起来的知识点。这样算下来我就把《现代汉语》过了四遍了,每次花的时间都不长,一天看一个小时,前两遍速度较慢,大概十五天左右过一遍书;后两遍就特别快了,五天左右就能过一遍,这几遍弄完之后基础就很扎实了。剩下的就是查缺补漏。到了10月底,我就开始背我记不住的或者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总之,现代汉语只看书是远远不够的,重在做题。做题的同时既可以记忆知识点,也可以熟悉出题老师的套路。

  《古代汉语》

  说起古代汉语,是一把辛酸泪。备考期间也咨询过往届的学长学姐,都说云南大学汉硕考古汉考的不多,大概10分,还是一道加标点的题。我们都感觉很庆幸,就没有怎么看古代汉语,但是今年云大的题却有很多的古代汉语题。光填空题就和现汉平分秋色,我拿到卷子的时候完全懵了,第一个题就不会做。所以,今年专业一的成绩普遍不高,没有几个上120的高分。这是我们的血泪史。因此,我建议大家《古代汉语》一定要好好看,把语法知识理解透彻,以防万一。古代汉语我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我当时并没有看过古代汉语的书,只是在考前三天做了一下加标点的题。在考试时遇到的古代汉语语法题都全靠吃老本和蒙。所以,以后的考生对古代汉语一定要重视起来。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每年初试的时候考的都不多,大概5分以内。都是考语法方面的,或者是书上的原文挖空让你填。对于这本书,我也给不了什么复习经验。我的大学本科老师上这门课上的特别好,所以我当时听得很认真。在复习的时候也没怎么看书,考试全靠吃老本。不过这本书在复试的时候考的比较多,在专业课面试的时候很容易出这本书上的知识点。这个大家要引起注意!这到后面复试的时候我会详说。专业一就是考这三本书,一定要多看几遍,把知识点都吃透。

  专业二

  专业二除了王建勤的书不用看之外(这是针对没有时间看的同学),其他都是重点。中国文化要略这本书是我开始复习后最开始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我是从5月中旬在亚马逊上下单买书的,书到了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看。到了5月底,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看一章中国文化要略。这本书很好看,涉及到很多文化和国学方面的知识,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第一遍过得很快,但是看过之后抓不到重点。那时候我很不理解,这本书会考些什么。这本书看完一遍后,我就去看其他的书了。第二遍是在暑假期间看的,第二遍我看的很细。每句话都看,而且做笔记。我的笔记是采取挖空的形式,就是我把每一章中的觉得会考的地方做成填空题的形式,把知识点空出来。逐字逐句地整理了这本书的笔记,就相当于又把这本书过了一遍。整理笔记我也是每天整理一章,遇到篇幅多的章节就两天一章,总共花了差不多20天的时间。做完笔记之后,我又看了一下汉硕的真题,凭着记忆把会做的做了一下,然后每天下午吃完晚饭后到花园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全凭心情而定),就当是消食啦!之后到九月份开学以后,我为了巩固这本书的知识点,再检验一下自己暑假复习的成绩,就去填笔记上的空。每天填一章,填完再翻书对答案,这样又相当于过了两遍。这样算起来就是四遍了。然后再细心地做各个高校的真题,也算又一遍的巩固,还有就是在真题中寻找书中遗漏的知识点。因为云大的出题范围并不局限于书上,还会拓展,所以课外的积累也很重要。这本书需要记的东西很多,前期的基础打好,对后期很有帮助,背书的时候只用背自己记不住的知识点。PS:背书有一个小技巧:你可以认真地把要背的读一遍,用手机录下来,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听一下,非常有效。这本书前前后后我应该过了五六遍,对后来的考试很有帮助。

  《西方文化概论》

  这本书和中国文化要略的复习办法类似。书也是相当相当有意思的,交代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就是知识点不好归纳。但是这本书非常可贵的一点在于:编者赵林老师出了这门课的视频课,根据他的视频课来记忆和归纳知识点就比较容易了,而且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本书。我做笔记的方法也是把书中的知识点挑出来进行归纳,挖成填空题。这本书我书就看了一遍,然后看了一遍视频,再根据书做了一遍笔记,然后就专门看和背笔记。笔记翻来覆去背了四五遍吧,还做了一些真题,然后就准备考试了。这本书我是九月份才开始复习的,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说实话,这本书是整个汉硕参考书中最难理解的,涉及到很多学术性知识,我6月份看第一遍的时候十分晦涩难懂。但是这本书编的很有逻辑性,一环接一环。开始的时候很难看懂,需要慢慢看,我第一遍是每天看20页。看完第一遍后我还是没有头绪,觉得这本书哪里都是重点,根本做不了笔记。那段时间很焦灼,后来打算再把书看一遍再做打算。于是又把书看了一遍,然后自己在圣才考研机构买了一本他们出的笔记,就开始看笔记,在笔记上补充书中没有的知识点。到了11月份,笔记大概看了三遍,对这本书要考的知识有了认识后,我根据这个笔记自己整理了一份简易版的(根据我的短板),每天都读背。再加上做真题两方面双向记忆,慢慢地就把知识点都记下来了。这本书大概是我花费时间最久的了。前前后后大概看了七、八遍吧,这样才感觉心里有点底。幸好今年引论的题并不难,考得都很基础。但是还是需要复习到位,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这本书比较重要,书也很薄很小。但是难点也是在于知识点很零散,需要多看几遍才能找到重点,我的复习方法也和引论一样,用了电子版笔记,先把要考的知识点捋了一遍后,在这之后再自己整理笔记。跨文化交际的客观题比较容易考人名和时间,这需要仔细记忆,不能弄混淆。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是案列分析题,分值40分,就是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知识去分析案例,这就需要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总结案例分析的模板。总之跨文化交际里的中间章节(除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是必考的,必须要熟记于心。另外王建勤的那本书不是必考的,书买回来我都没翻过,而且它的很多知识点和引论是重合的,把引论上的记住就行了,这本书就不用看了。

  接下来的计划就以此类推,时间变动不大,内容半个月变化一次,到了后期就按照考研英语的官方时间(14:00-17:00)做完整的一套真题,除了作文。这样是为了自己控制答题时间。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从未晚上熬过夜,每天晚上十点多回到宿舍洗漱完就躺在床上,一到十一点准时睡觉。有时候也玩玩手机之类的。到了11月份中旬,每天就很少在自习室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背书,早上背,背到10点多回自习室休息,中午午休完继续背,背到下午三四点又回自习室休息下,然后吃完晚饭背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晚上就做题。12月份的时候,我下午午休完专门背英语作文,每天背一篇小作文和自己的大作文模板,背完就回自习室默写。这个月就是不断巩固已经记住的知识和查缺补漏直到考前一天。

  关于疲惫期:

  考研备考过程是很漫长的,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而不是任务去完成。暑假的时候我遇到了疲惫期,就是不想学习,那会儿天气特别热,每天38度以上,还没有空调。那几天我连自习室都没去,整天宅在宿舍看《微微一笑》。看完这个电视之后我很有罪恶感,马上又投入到学习中了。所以每人都有疲惫期,那时候就不要强撑压抑自己,该放松就放松哈。到了10月底我有点厌学,那会特别茫然,就觉得时间不够了,觉得自己考不上了,这段时间大概有一星期左右。但我还是每天坚持按计划来,过了那几天就好了。所以心态一定要放正,不要钻牛角尖。

  关于复试:

  云南大学的复试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只有面试没有笔试,一天就能完成。而且初试和复试的比例是7:3,初试成绩是很重要的。复试采取的是抽题回答,这个比较公平。复试分为两个部分:英语面试和专业课面试。今年文学院进复试的有80个人,3月27号报道,28号进行复试。没有按名次来,而是采取抽号。我抽到的是68号,比较靠后。前40号先进行专业课面试,后40名进行英语面试,倒着来。我是第12个英语面试的。

  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就一个女老师,进去就问我: T:你来自哪个学校?T:你的学校在哪个省?T:你是那里的人吗?T:你上学的地方有什么美景?T:你上学期间有没有出去玩?T:你上学的地方有什么美食?总之老师是按照你的回答提问的,所以千万不要自己挖坑跳进去。我的英语面试准备的不够充分,回答的不太好。

  专业课面试

  专业课面试的特别慢,一个人进去十分钟左右。也有的特别长(十五分钟),因为我抽的号很靠后,所以我一直等到了晚上的快八点才轮到我。办公室里的桌子是那种会议用的圆桌,老师坐在考生的对面,有四个面试的老师,两男两女,还有两位学姐做记录,一位学长负责给考生开门叫号和关门。学长和考生坐在一边。我进去之后首先向各位老师问好,然后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XXX,我来自XXX,我的大学本科就读于XXX,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面试,谢谢!介绍完自己后我就坐下了,然后就问:请问老师我可以抽题了吗?  老师说:可以了。我就在我的左手边的那三堆纸条中各抽了一张(分别是汉语、文化、引论三方面),我抽到的题是:1汉字有哪几种字体? 2请解释下“三教合流”现象?  3学生问你为什么不说“吃多点儿菜”而是“多吃点菜”?总之我抽到的三个题都挺简单的,我都会。在我回答完之后老师有拓展了一下问了些别的问题,都很基础,但是千万记住:不会的地方就不要乱说和多说,老师主要抓你语言上的漏洞,我当时就说了一个漏洞,老师就这个问题问了我,幸好我机智地反应过来了,没有上当。总之,专业课面试越快出来越好,在里面时间越久越危险。我的专业课面试的比较好,但因为英语的缘故,分数也就在个中上点儿,后来综合成绩出来了,排名上升了点,变成了15名。但我觉得如果我的英语面试再好点就更好了。复试还是需要准备充分的,运气是一方面,但也离不开平时的努力。天酬勤!我们要相信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考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马上又要开启新的人生了。面临毕业季,大家都要各奔东西。也许最初考研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目前这种水平,但在考研过程中让我的内心成长了很多。人生的许多路都要自己一个人走,没有人可以帮忙的。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只顾风雨兼程!考研人永不孤单!

 

  http://bbs.kaoyan.com/t7989078p1

 

  中文考研网向报考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免费赠送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完整原版真题(即真正的考试原卷,非回忆版,全国独家提供!)等多种资料,请您到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栏目网址http://www.zwkao.com/jpzl.html申请会员和领取资料。

 

  中文考研网为报考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开办各类辅导项目,包括尖峰特训、专业辅导、真题精讲、新手启蒙、基础速成、专题研究、冲刺讲座等多种辅导班类型,请您到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栏目网址http://www.zwkao.com/zyfd.html了解详情及报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