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复试就结束了,本来应该一结束就写这篇经验帖的,但实在是懒癌和拖延症一起发作,于是就拖到了现在。这篇经验帖算不上指点迷津,都是我在考研路上的一点小小经验和体会,希望能给想要考上外的你一点帮助吧。
先说一下考试成绩的总体情况。
今年上外汉国教专业录取西班牙语3人,法语3人,阿拉伯语1人,其他语种(包括英语、韩语、日语、德语等)53人,包括6个推免生。本人初试排名第三,技术分383.9:政治66,英语81,专业一132,专业二130。
复试后总排名依旧是第三,总分562.79。考上外汉国教不需要放太多的经历在政治上,因为上外初试是按技术分来算的,具体算法是(满分450分)=初试总成绩x10%+专业1成绩+专业2成绩+外语成绩。所以要是考上外,在外语上一定要加以重视,如果英语没过六级也不用太过慌张,因为考研英语和六级还是不完全相同的哈。因为我是英语考生,所以不太清楚小语种和德语、日语、韩语等语言的考试情况,具体的要请小天使们移步去问问考相关语言的学姐学长哟。
一、初试推荐书单
1.汉语基础: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张斌《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彭小川《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册
2.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和配套的考研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3.其他补充材料:
14、15、16全国各高校汉硕真题
文化补充每天一练
二、《现代汉语》:
现汉是上外汉硕的拉分点,文化方面大家到最后都会掌握得差不多程度, 这时候专业知识过硬就很重要了。虽然我大学学过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运用,所以一开始看书还是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做题也会错一大片。不过后来搭配教育学视频做笔记,重点理解书上特别是语法部分的核心知识点和考点之后,做题的错误率确实减少很多。对于现汉的复习,我是以黄廖为主,张斌为辅,把黄廖吃透了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以在黄廖的基础上用张本加以补充,我到最后的时候张本就看了一遍,所以对张本的把握还不够充分,但上外本科用书其实是张版,并且张版在很多问题的讲解上会更加细致,所以具体怎样选择用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对于两本书上有歧义或是出入的不用太过纠结,上外出题一般会绕开这些地方,把握好大方向是最重要的。除此以外,复习现汉不能一上来就紧盯着真题或者执着于自己做题的正确率,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负担和压力。
现汉第一遍最好做笔记,把握最重要的知识点而不需要一字不漏地把所有句子全部记下来,当看完一个章节之后梳理笔记,并保质保量地完成黄廖版上的习题。对于做错的可以拿笔记本记录,不要怕麻烦,因为到后面大家的现汉掌握得都会比较好,特别容易在最简单的题目上出错,所以一定要树立细心意识,再小的错误对于之后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现汉看到第二遍的时候,可以采取地毯式扫描的方式,我把上外历年考到的以及我认为会出题的句子都用挖空的方式重新整合了一遍,基本做到全覆盖。上外真题上的每一道题都要仔仔细细地弄清楚,不仅要会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正所谓“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嘛。上外在现汉方面不会出很怪很难的题,所以要在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训练自己解答难题的能力,这一遍可以接触各大高校的汉硕真题来练手,错题重点标注以便最后可以看看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在哪里。
第三遍就是树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总结大题、病句类型的阶段。现汉的大题是拿分重点,分值比较高,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对于上外常考的比如不和没的区别、有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还有补语类型、“了”的位置用法等等,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因为现汉书上的知识点都比较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会省时省力,也有利于提高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样在考场上就算碰到没背过的问题,也可以用联想的方式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列举出来。第四遍现汉就是查漏补缺的阶段了,整理出自己以前忽略掉的知识点或是以前未能很好理解的部分,逐个击破。到这个阶段,其实做太多的真题效果已经不大了,因为你会发现,各个学校的汉硕真题出题的大方向还是比较明确的,常考的知识点也比较容易把握。
临考前再把错题拿出来看看,成语、字音(推荐两个APP:字宝宝和现代汉语词典)方面多读多练,利用搜集到的训练材料,训练自己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到考场上也会发挥得比较自如了。我的小伙伴有的把现汉看了七八遍,也有的看了十几遍,我算是看的比较少的。我认为看的遍数少其实没什么关系,看一遍就是一遍的效率,千万不能图快而把重要的知识点全都匆匆过,只有真正理解透了才能在做题的时候快速反应考的是哪个点并迅速解答出来。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我初试前是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完完整整背下来的,大概背了有四遍左右,书中的黑色字体就是词语辨析的重点,每背完一遍就在前面的目录表旁边画正字。每一条我都重新用自己习惯的记忆方式重新整理了一遍,虽然有点费时,但每一条内容不多又很简练,所以我还挺喜欢这本小蓝书的。我每天背201例不会花太多的时间,一般给自己定目标,比如今天背10个或15个,按时完成给自己布置的任务之后,就在本子上划一个勾。上外考201的地方主要是在词语辨析,大题目也会有所涉猎,特别是近两年,基本上考的都是原题,加上复试的时候专业面试和专业笔试都需要用到201例里的知识,在初试时就把这本书背熟,对于复试也是大有益处的。
四、《古代汉语》:
对于古汉的复习,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经历。一开始我想要把王力的两本《古代汉语》看完,但时间真的不够用,所以后来还是放弃啃书,转而去做各高校汉硕中的古代汉语真题了。上外古汉不会考翻译,只考标点和重点字词翻译,所以只要多总结古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用法,比如宾语前置、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再每天抽出个二十分钟读读古汉培养句读语感,就差不多了。
五、《中国文化要略》:
文化分两个部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对于文化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要得高分就必须花大功夫在背诵上。《中国文化要略》这本书要看很多很多遍,绪论前言中的文字也要认真看,上外在这方面出题还是很细的。第一遍看文化,我把所有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记忆方式重新整理了一遍。对于上外历年考过的知识点,我每一个都用荧光笔做了标记,在旁边写上考试原题以及相应年份,这对之后的复习非常有帮助。文化方面的复习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背,不背光看是不可能记住考点和要点的。如果现在已经开始考研复习,那么第一遍可以先用浏览的方式,把整本书的内容大致浏览一遍,等到第二遍就要开始动用全部的记忆能力了。
第二遍看文化,我依旧采取挖空的方式,把自己认为可能出题的重点全部用修正带涂掉,留下空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记住了原来的知识点。要特别感谢一个考研群的群主,每天都会发文化的每日一练,综合了各校汉硕真题中文化特别容易出错的部分,所以考研er也可以加一些考研群,搜集一些资料文档之类的,丰富丰富自己的题库。
第三遍看文化,要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论述题,对于一些特别繁杂年份特别多的知识点,不要产生畏难情绪,有条理地总结,列出一二三四点,背的时候不用跟书上说的完全一模一样,把最重要的那一句记住,合理展开即可。宗教那一章我背了六天都记不住,最后临上场前还在背,其实这样特别不对,自己划重点是要不得的,学弟学妹不要步我的后尘啊。
第四遍看文化,我把之前看过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都完整地背诵、描写了一遍。我到最后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要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每一章的内容完整地复述出来,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须步骤,因人而异,但于我而言是比较有用的。
外国文化可以看配套的《外国文化史》,直接做各校真题里的外国文化题也是可以的,外国文化的知识点考来考去也就那么几个,四大悲剧四大戏剧等等,平常看到一些补充的文化知识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说不定就能在考场上用上了呢。除此以外,我推荐看一站到底的题库,注意是题库不是节目,看节目会太费时间了,当然这个过程不宜花太多精力,可以在疲惫的时候用这种方式来舒缓心情,同时也能增强文化的知识储备。
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教育心理学》:
三本书总共出30分的题目,没有大题,有选择、填空和判断,所以着重考基本知识点。我主要看了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并做了思维导图和笔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也是好好整理了一遍,《教育心理学》没做笔记只是买了学姐的笔记看,最后基本上属于没怎么看《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就上考场了。我认为《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条理顺序还是很清晰的,着重把握这一本上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做其他学校和上外历年真题来记忆,教育学法流派及其对应的特征特点要好好记忆,特别是上外常考的听说法、功能法等。概论上有的句子会考填空,对那些句子要重点标注,最好一起整理到笔记本上以便之后的查阅。这一部分是每个考汉硕的考研人最没把握的地方,我在最后做这部分题的时候也有一些是不知道答案或者没记住概念的,所以不要因为这个方面的题错的多就丧失信心,只要自己尽力就好了。
七、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我在考研中觉得最艰难的地方,不过要多谢学姐分享给我很好用的模板。但光有模板还远远不够,因为这只是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答题方式,我根据各种案例分析真题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写作模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思路来整理,把整理好的十几张笔记背完,在考场上的案例分析题上写了三千多字。案例分析基本上是从教育学法、跨文化交际等几个方面来考察,说白了就是写作文,只不过要切中要点要害,把案例中的问题分析透彻。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上外的案例分析并不只局限于某一个考点,要想把话说得完整,还是需要把材料和说理性的论述结合的,这就需要在考试之前用上外以前的真题或者别的学校的案例分析真题来练笔。
八、复试:
第一天是专业笔试也就是现代汉语,主要看黄廖版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就可以了,会考词语辨析的题目。除此以外,上外今年的复试是把专业面试和外语口试放在一起的,专业面试考察专业技能,主要问关于教育学法、词语辨析方面的问题,都是抽题进去回答,前一个同学面试的时间就是你的准备时间,我抽到的题是“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的区别,英语口语问了我大学生活,之后就是才艺展示,我准备了剪纸、中国结、书法和汉服舞蹈。复试还包括政审和体检,都是很快结束。
九、关于考研的碎碎念:
因为大三上学期去台湾做交换生,所以我是从6月22号左右才开始准备考研的,不过在去台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和书,所以一回到家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复习了。相对那些准备了一年的小伙伴来说,我的复习时间不算长,一开始也有过迷茫期,觉得自己背得很慢很拖沓,所以总是想赶进度。但其实这样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考研最忌讳的就是和别人比谁看得快看得慢,专心在自己的进度上,一点一滴地积累,把知识全部吸收消化才能打赢这场仗。考研期间,我是和同班的一个同学一起看书复习的,有一个好研友真的非常重要,我们觉得压力大的时候会聊聊天或者看看综艺,有的时候也会出去吃好吃的东西,互相鼓励加油,那段日子虽然平淡乏味,但一起努力的感觉现在想来也是甜甜的。想考研是一进大学就有的心愿,算是圆我高考没能去上海的梦,这一段旅程中得到家人、朋友、同学、学姐、老师的很多支持,也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汉硕大神们,很感谢有你们的帮助和陪伴。
考研这条路一定是辛苦的艰难的,但既然打算开始就不要轻言放弃,考研会牺牲很多的娱乐时间,也会带来很多挫折和苦闷,但只要好好坚持,就一定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考研期间,手机绝对绝对绝对不能随身携带,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和干扰影响,既然坚定了选择,就昂首阔步地继续走下去吧。
我特别喜欢马拉喀什神学院门楣上的那句话:“You who enter my door, may you highest hope be exceeded.”择生以践志,永是勇士。
把这句话送给每个想要考上外的学弟学妹或者是二战的你们。
愿你们都能心想事成。
以上。
http://bbs.kaoyan.com/t7845861p1
中文考研网向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免费赠送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完整原版真题(即真正的考试原卷,非回忆版,全国独家提供!)等多种资料,请您到中文考研网精品资料栏目(网址:http://www.zwkao.com/jpzl.html)申请会员和领取资料。
中文考研网为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开办各类辅导项目,包括尖峰特训、专业辅导、真题精讲、新手启蒙、基础速成、专题研究、冲刺讲座等多种辅导班类型,请您到中文考研网专业辅导栏目(网址:http://www.zwkao.com/zyfd.html)了解详情及报名办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