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动态 > 200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品特去世

200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品特去世

http://www.zwkao.com  2008年12月27 23:11   左岸文化网\

 

 

 

1224,西方平安夜。

 

让我们稍微打断一下狂欢的气氛。一位以在静默中寻求意义而闻名的人,刚刚停止了呼吸。《华盛顿邮报》写道。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作为紧张-拷问24幕剧的开拓者,1224于伦敦去世,享年78岁。至此,当代剧作家在国际文坛上所积累的成就,几乎被彻底抽干。


  纽约时报说,哈罗德·品特,以沉默在日常生活和噪音中寻找征兆,而成为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和最受追捧的戏剧家,周三去世。


  品特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继萧伯纳以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个英国戏剧家,因癌症去世。


  品特的作品,往往将威吓和喜剧、现实和荒诞充分糅合在一起,形成既古典又现代的品特戏剧风格,他因此也被称作威吓大师,对当代英语文学影响巨大。


  品特是犹太后裔。他的父亲是一位裁缝,他的儿童时代在毗邻伦敦东区的一个工人聚居区度过。


  二战期间,品特和一群男孩被送到英国康沃尔郡的一个城堡呆了大约一年,后来进入当地的一所语言学校学习,经常参加学校的戏剧演出,演过麦克白和罗密欧。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写诗和散文。


  1948年,品特被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录取,学习表演,但是仅过了两个学期,他发现那里的空气和同学都过于保守沉闷,便假装精神崩溃,瞒着父母离开了学校漫游数月。


  1950年,品特谋得一份工作,在BBC的广播节目中扮演小角色。同年,他在当时一个以演莎剧闻名的爱尔兰剧团获得一席之地,接下来的18个月里,他随剧团到爱尔兰各地进行演出。


  1957年,品特的一个朋友邀请他为一所大学的戏剧演出写部作品。根据他在一次聚会上所见到的一个小房间内的两个男人写成了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显示了品特早期的也是他基本的剧场风格:一个房间,一扇门,一个充满敌意和攻击性的世界,场景简单,对话句法重复零乱,兼有真实性与诗意氛围,角色神秘而充满隐喻性。这部作品获得了成功,为他赢得了评论界和制作人的关注。同年,品特完成了自己上演次数最多的剧作《生日聚会》,后来又陆续完成了《看管人》、《归乡》、《情人》等。


  1962年,品特完成了自己第一个电影剧本《仆人》,并由英国著名导演约瑟夫·洛塞搬上银幕,此后的《事 故》和《背叛》等都为品特作为电影剧作家赢得了声誉。而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更为熟知的是他在1981年改编 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


  1970年代,品特的创作出现了重大转折,作品篇幅逐渐变得短小,更为抒情化,记忆成为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进入1980年代之后,品特的作品开始具有明显的左派倾向,近年他更是逐渐淡出戏剧创作,将更多兴趣转向政治活动,一直热衷于参加反对英国首相和伊拉克战争的政治活动。


  2002年品特被诊断出食管癌,在经历了一次癌症大手术后,品特重返公众生活,仍然言辞激进地批评英美政府,他称自己从一个个人的噩梦进入一个更深的公共噩梦中


  2005年,品特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虚伪土崩瓦解。


  他的第二任妻子Antonia Fraser对《卫报》说他是一位大师,和他在一起生活了33年是我的幸运。他不会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