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wkao.com
雷达
读完阎真的《因为女人》,我深深感到,作品正视了一个隐蔽而尖锐的时代性问题:女性实现自尊自强和自我解放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当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这部小说却含有新意;其新意在于,虽然时代的布景换了,不再是封建的氛围下,不再是专制的淫威下,而是在现代的、开放的,看起来男女平权的社会里,女性却遭遇到了新的有时是难以启齿的困境。质而言之,在今天这个欲望化的时代里,女人仍然在男人的阴影下没有找到出路——不是生活的出路,而是精神的出路,性别尊严的出路。就社会保障系统来看,女性的地位在提高;就男女双方的身价优势来看,女性的地位是否反而有所跌落?在文明的表相下,在一派融融乐乐之中,是否正掩藏着许多女性作为弱者的屈辱的泪水?
1879年易卜生发表了《玩偶之家》,一个名叫娜拉的女子终于不愿再做男人的玩偶而勇敢地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几千年来男权话语背景下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转捩点。不管这部戏剧在西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单就“五四”之后的中国而言,是很受其鼓舞的。“易卜生主义”在胡适倡导下,曾大行其道。五四个性解放的声音曾与女性追求自由自强的潮流一时在中国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随后还专门写了《伤逝》进一步展开形象化的探索。似乎是为了回答鲁迅提出的问题,郭沫若在为纪念秋瑾而写的《娜拉的答案》中说,“我认为秋瑾所走的路正是《娜拉》的答案”。据说,曹禺的《雷雨》、《日出》和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都是受到过“易卜生主义”影响的杰作。女人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这无疑是现当代社会和文学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应该说,对女性的命运、自由、爱情、幸福的探讨与书写不仅是中国百年文学重要的主题之一,而且是世界文学两百年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我们追求两性价值的平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因袭的庞大的男权文化的阴影之中,也即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影之中。诚然,与八十多年前
恰在此时,我读到了《因为女人》。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柳依依从十九岁上大学到她成家生女直到三十五岁这一段人生的经验与波折。除了结婚之后的叙述较简明外,其它每一段情感纠缠都写得丝丝入扣,细腻有致。出版者认为阎真是写女性的高手,“在男性作家中,能把纯情女生终成旷世怨妇的女性悲剧演绎得如此精致细腻的,恐怕只有
柳依依的整个情感历程不免令人黯然神伤。与鲁迅笔下的子君相比,柳依依先前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成了秦一星的情妇,但她始终没有像娜拉
然而,作者把一切归诸欲望化时代,归诸男权中心,并不能完全解释问题的本质。作者对柳依依呵护备至,过于迁就柳依依的“金屋藏娇”生活和越来越钻牛角尖的怨妇心态,舍不得批评她一句,并借她提出女性在今天的精神出路问题。其实,必须看到,柳依依是个具有很深的依附性的女子,她的根本观念是女人的价值要由男人来确认。她承认自己贪图享受,喜欢好衣服好房子,她怕穷日子,在秦一星的照顾下,无忧无虑地过了几年,习惯于跳操,美容,逛商场。她潜意识里欣赏并安于玩偶角色,一旦失去了玩偶的地位,便痛不欲生。在她看来,失去了男人的欣赏和爱恋,女人就自然枯萎了。她也曾试图“开辟新生活”,但依附性始终不改,我们既没有看到她在术业上有何进取,也看不到她对社会世事有何关心,她的眼界跳不出与身边几个男人的恩怨纠缠。
阎真观察女性问题有这么几个角度:一是爱情已死。爱情已经成了不可期待之物,“这两个字我都有点说不出口了”。二是男女在生理上、躯体上,从来就是不平等的,这是女性不能得到真正解放的根源之一。作者用反讽的口吻说,在这个欲望的世界上,“一个女人,如果她已经不再年轻漂亮,她又有什么权利要求男人爱她、疼她,忠于她?”作者还站出来说,男人失去了爱情,收获了欲望;女人失去了爱情,收获的是寂寞。讲欲望讲身体,女人当然是输家,因为青春不会永久。当欲望的无限性成为可能,爱情就成为不可能。作者还借一个人物的口说,女人能有几年青春,这几年是金色年华,金子般的价值,你让他拿出金子的价格来,不然你就太亏了。上帝啊,你不公平不公平。所以阎真把他的这部小说命名为“因为女人”。这里阎真对女性的呵护和怜惜之情固然难得,但是,欲望仅仅是属于男性的吗?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有关男女的事情,都是由男女双方共同完成的,双方应该都有责任。一个时代的道德水准不可能只体现在男性身上,女性也不例外。事实上,女性并不都是被动的受害者。在书中的女性看来,为女性呐喊的波伏娃,其本人的生活才是彻底的悲惨和失败。书中的阿雨甚至说,正正经经找一个好男人是找不到的,只有到另一个女人手中把她的丈夫抢过来,这是生死搏斗啊,不但是抢丈夫,也是抢一个孩子的父亲,要准备付出滴血的代价。我们无法否认,这些也是当今某种道德混乱现状的表现。书中一个年轻女子甚至连自己怀的孩子的父亲是谁也不能轻易确定。
整个看来,《因为女人》在艺术上的特色突出,写人物体贴入微,写细节生动鲜活,拟对话妙趣横生,阎真的笔,时有让人叫绝的呈现。墙上照片松动的秘密,手机的短信的动静,
但是,阎真写作的突出缺点仍然是过于理念化,问题化,偏执化。作者撇开了生活的广阔性,进入一个相对狭窄的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男女性爱世界,行思坐想无非“性爱”,作为一部长篇来看未免单薄了。作者的形象世界全部奔赴一个目标,那就是铨释“因为女人”的理念。为了这个目的,作者一心为女性申辨,倾诉,代言,不惜成了对男性的讨伐者,这里的男性没有一个不让人失望的,但他忘了,这世界毕竟是男女共构的世界。女性的世界本来就有扩大的必要,但在这里,似乎缩得更小了。但无论怎样,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悲剧女性形象,通过她道出了这个时代需要也必须回答的问题:女人的精神出路到底在哪里?她寻找的爱情幻灭了,她的婚姻和家庭只是一个假的盆景和空壳,她又不能离婚,那么,她到底去哪里呢?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当女人失去目标时,事实上也是男人失去目标之时。不仅女人需要寻找出路,男人同样也需要寻找出路。这个出路同样是我前面讲过的,精神的出路,性别尊严的出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