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动态 > 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揭晓

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揭晓

http://www.zwkao.com  2009年01月16 23:40   中国汉语言文学网

 

 

 

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已于20081225由《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评出,汪政、晓华等八位作者的六篇评论文章获奖。

 

  文学界讨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是以文学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纪念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林建法认为,强调这一点是必要的。何言宏《当代中国文学的 “再政治化”问题》、何平、朱晓进的《论民族共同语和新中国文学的双重建构》、张业松《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等获奖文章都涉及到近三十年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这意味着,即使在有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关于文学的许多基本问题仍然有很大的学术空间,而新因素的出现,又让这些基本问题具有了当下的特征。何言宏《当代中国文学的“再政治化”问题》(2008年第3期),论述了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所受政治文化语境深刻影响而形成的一种 “再政治化”特点,从当代中国文学所表现出的政治性、亚政治性和潜政治性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何平、朱晓进的《论民族共同语和新中国文学的双重建构》(2008年第4期),则分析了语言问题在新中国文学的建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从观念认同到创作实践认同过程中文学与语言之间的互相选择、运用与抑制的消长关系中,探讨民族共同语与个人书写之间的关系问题。张业松《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2008年第3期),作为《当代作家评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栏目中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在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讨论“伤痕文学”的意义。

 

  作家作品论作为现代以来的一种批评形式,近三十年早突破原有的框架,无论是理论背景、学术含量还是视角与论述方法,都不可同日而语,不必说新世纪以来,上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中的作家作品论业已进入新的境界。因此,作家作品论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成就。汪政、晓华的《天工开物——范小青短篇小说札记》(2008年第1期),以范小青短篇小说中对于“物”的描摹为切入点,以若干具体事物为纲,论述了范小青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发展路向,行文以事述理,明白晓畅中深含理性思考。黄平的《“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八十年代 “人的文学”》(2008年第2期),以重返八十年代的审视姿态,提出对于《废都》所彰显的“人的文学”的再认识问题,对上世纪80年代特殊的时代氛围下,知识分子与文学的纽结不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梁鸿的《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美学思想的整体考察》(2008年第5期),是以一个时代出生的作家这样有共同文化环境基础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这一群体整体美学思想特征为考察重点,通过对作家作品所共同存在的同一性特点,得出这一群体所具有的智性书写、理性乌托邦主义倾向和中产阶级化审美观的特点,对于少有人研究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作家群现象是一种有益的填补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