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wkao.com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到底走近了还是走远了?“文情报告”透露——
文学分化愈演愈烈
作协降低门槛吸引网络写手,文学网站邀请作协负责人发布新作摆擂台,中国作协和中国文学网共同主办文学发展高峰论坛……种种事件似乎表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走得更近了。但在日前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文情报告”却直接指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分野愈演愈烈。”这种分野让专家们对文学趣味的下移和文学评论的缺位深感担忧。
网络小说类型化
在2008年度开卷文学图书畅销总排行榜的前20名中,以青春、玄幻、职场、时政等小说为主的类型化文学作品占据半数以上,如郭敬明的《小时代》、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等,其中大都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首发。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认为:网络小说刚刚出现的时候,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与传统文学、主流小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在寻求自身定位与特点的发展演变中,它向类型化写作倾斜,与传统文学和主流小说的分野愈演愈烈。在诸多文学网站上,历史、武侠、奇幻、言情、悬疑、科幻、侦探、盗墓的分类法被普遍采用,当然还包括一些可能让传统阅读不太理解的新名目,比如穿越、同人、耽美。
文学活动缺少主导
类型化写作有一个好处,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但白烨担心的是,文学越是囊括不同层次读者的大众化取向,就越容易偏向“俗尚”乃至低俗。他建议作者不能不加分析地去“适应”和“满足”读者,而要坚持自己的定向,选取一种就高不就低、就雅不就俗的人文立场和基本尺度,在适应读者中引领读者、提高读者。
虽说文坛不乏滋养心灵的好作品,但由于当今时代观念的更替、价值的多元、对自我的强调、不同群体的不通气不服气、图书市场的功利因素等种种原因,好作品对社会的引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这导致那些本该确定不移的基本观点,变得不那么明朗,不那么响亮,甚至让人疑虑。”白烨说,“比如,在文学创作上作者要不要保有责任感,在看待文学功用上要不要坚持寓教于乐,文学的商业运作中要不要强调社会效益,文学阅读上要不要提倡怡情益智……”白烨认为,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作者们经常各行其是,缺少理解与沟通,使得目前的文学活动缺少一种必要的主导,也使得当下文坛缺少应有的和谐。
文学评论严重缺席
白烨指出: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那就是评论家和主流文坛经常谈及和评说的作品,可能在大众阅读中并不被看好;而那些在市场上不胫而走、十分火爆的作品,却并未进入文学批评和主流文坛的视野。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主流文学批评家不了解又不屑介入,认为这些作品少有文学性,不值得去关注;二是那些喜欢畅销书的人们,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白烨认为,文学批评急需改进和调整。有的批评家的思想与情绪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一旦面对超出已有经验的新的文学现象,他们要么文不对题,要么失语、缺席,显得力不从心和束手无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本报北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