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图书封腰上的宣传语,就买下了书,结果回家打开一看就后悔。”刚刚在北京国家大戏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上,书籍装帧设计师们共同关注到当下越演越烈的图书腰封过度不实宣传,引来了读者的反感。读书人把这种诟病戏称为“妖封”。设计专家表示,对书商以腰封做图书吆喝表示理解,但读者的反应也不得不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腰封成推销图书“杀手锏”
何谓“腰封”?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对记者介绍说,腰封自上世纪90 年代从日本传入以来渐成风尚。图书腰封,也称书腰,顾名思义,就是一本新书出炉时,在书的封面上再封上一条腰带纸。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起先采用腰封,还是羞羞答答的。作为附属品,也就是概括一些书中的内容,作为提要印在很小的腰带上,以方便读者选购。但是,随着这块“宝地”的开发,逐渐演变成了包在图书外的宣传广告展示牌,用“五花八门,五颜六色,胡说八道”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书商们绞尽脑汁地在此方寸之地,搜集天下各种惊跳之语,尽可能地拉来耳熟能详的名人撑腰,推荐的推荐,作序的作序,导读的导读,有的腰封甚至将名人的名字印得比作者的名字还大,其中不吝溢美之辞。新人借助名人“攀龙附凤”,名人不甘寂寞也附庸一回。因此,腰封变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过火,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如今,要想让新书在浩瀚的书海里,崭露头角,就一定得捆绑上一条腰封,这似乎已成惯例。“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日本著名畅销书推手井狩春男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书商们的必修课。因此,腰封成了推销图书的“杀手锏”。
余秋雨刘震云陷“腰封门”
“杀”到什么程度呢?“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这是5年未出新书的余秋雨,日前刚刚问世的大作《问学余秋雨》一书的腰封推荐语。是余大师自比孔夫子,还是出版商的炒作?这无疑把余大师推到了风口浪尖。
刚刚获得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大奖的《一句顶一万句》,封腰上赫然印着:“中国人的千年孤独”,内里的宣传又将该书和《水浒》、《百年孤独》相类比。就连刘震云自己都直呼“过了”。对此,评论家朱白公开表示反感,他直指自己的失望“并不在于作品有多差,而源自阅读这本书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厌烦——明明是肥皂剧的本质,却要打着好莱坞史诗来卖,不厚道”。
而蔡骏的小说《天机》第二季《罗刹之国》的腰封这样表述:“如果你爱蔡骏,你一定要看《天机》,因为《天机》是他一生无法逾越的高度!如果你爱悬疑,《天机》是中国悬疑小说的里程碑!”里程碑的提法,引起了多位悬疑小说作家的不满。
“是苍蝇就把它赶走”
昨日,《问学余秋雨》一书责任编辑伍志,借本报做出首度回应:“首先需要申明一点,余老师从未这样自比。只是我们在编辑出版这本书时,强烈感觉到,孔夫子和余老师的人生和经历有太多相似的地方,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不论是治学态度、方式,还是被社会的接受方式(饱受攻击、不被理解、万夫所指等等),都有太多类似的地方,跨越两千年时空,同样的一幕再次出现,不由得我们不这样对比。”
此次,刘震云也被盯上,昨日他推脱说,是出版社所为,“因为我不懂,所以先做了,看看大家什么反应,如果大家都觉得,那个魂不附那个体,我已建议下回再版,那个外在的魂就不要了。”他也觉得不合适。一部好作品,不会在意腰封上的那一句话来肯定。“如果这样的文字放在作品里,我肯定不同意,但只放在腰封上,并不影响作品本身的文字。就像吆喝一道菜,再夸张,也不影响这道菜本身。”记者问,如果菜肴上飞舞的是苍蝇呢?刘震云回答,“是苍蝇,把它赶走就是了。比如天热了,还穿着一件棉袍,把它脱了就是喽。”蔡骏则一再强调说:“我绝不承认‘无法逾越的高度’”,指责出版商用心不轨,目光短浅,要求出版商更换腰封。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昨日,记者调查了几位经常买书的读者,马女士说,她对腰封是深恶痛绝,书买来后,第一件事一定是把腰封毫不留情地撕掉扔进垃圾桶。甚至看到恶心的腰封,而放弃了买书的欲望。另一位姓张的小姐也表示不满:“首先不环保,我觉得很浪费,我一般不会因为腰封去买书。”而黄小姐则表示不反感,“有的腰封设计的挺美,可以拿腰封当书签用,挺好的。我觉得腰封这种东西有没有无所谓,不愿意看就扔了呗。”
不久前,豆瓣网友波斯蜗牛建立了“恨腰封”小组,迅速引发了千人响应。这个小组里主要批判的就是一些腰封文字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纯广告腰封。有网友表示,“腰封是一堆名人说一堆莫名其妙的话”。
对此,朱赢椿认为,也不能一概否认腰封的用途,“如今读者都很忙,没时间去书店仔细挑选,一看腰封,能了解个大概,确实方便。但有些设计就比较烂,像电线杆子上老中医包治百病的广告,让人看了就心生反感。读者把书买回家,打开一看,立马后悔。”朱赢椿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上,设计师们都共同关注到这个问题。“设计专家们对书商以腰封做吆喝表示理解,但读者的反应也不得不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