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wkao.com
近日在北京环铁艺术区举行的全球首届“汉字双年展”,就集中展示了在国际间渐成气候的“空间汉字艺术运动”的成果。
双年展以空间汉字艺术为主题,展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51位艺术家的50件作品,内容包括汉字装置、汉字影像、汉字行为、汉字音乐、汉字建筑、汉字雕塑等多种形式。
展览中,丁力制作的长宽
美方策展人Koan Jeff Baysa(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字有三千年的历史,而举办此次以汉字为主题的全球首届双年展,是想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元素和艺术主题,把二维的汉字变成三维的汉字,从汉字中找到像书法比如行书、草书这样的东西,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观赏的新的立体艺术。”他表示,非常看重汉字的符号性因素,而汉字本身具有的形式感是很可以从艺术方面进行探讨的。并且作为中方策展人之一的潘星磊也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美国、香港都做过这方面的展览。因为目前中国文化和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在美国是非常热的,虽然专门从事汉字艺术创作的人比较少,但作为一个中国符号,在平面设计等方面不但美国、韩国和欧洲国家都会用到,而且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会在身上文汉字。
另一位中方策展人李三虎(音译)则在采访中表示,汉字不仅代表中国文化,而且是代表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文化。这次双年展,外国艺术家比中国艺术家还多,“都是大老远自费跑过来创作的。他们对汉字有强烈的兴趣,而且西方人也把中国书法作为融合精神张力的最好艺术”。他强调说,“如果往远古追溯,汉字诞生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活动,它的演变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行为”。
火星文 90后的个性玩具
1切斗4幻j,↓b倒挖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那①刻_ゞωǒ哭了oοОゞ為了〆伱ゞωǒ真Dêづ變乖了ゞゞО(那一刻,我哭了,为了你我真的变乖了)
玩嘀吥㈣嵵尙?`˙&但伱絕対跟吥上{.(玩的不是时尚,但你绝对跟不上)
这就是网络上流行了一年多的“火星文”,如果你看不懂,你很可能会被“火星族”鄙视为“老土”和“落伍”,尽管许多多多的人包括80后都很厌恶“火星文”,骂它们是“把恶心当有趣,把无知当文化!”并呼吁众网友坚决抵制这种非主流字体。著名网络作家郭敬明近日也在视频中表示,中文已经很美,拒绝火星文写作……但“火星文”依然在网上活跃着。
据了解,“火星文”一般由汉字中的生僻字、异体字、繁体字及符号组成,分为符号火星文和异体火星文两种。符号火星文一般借用象形、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打造新词,一来使自己的网络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富有表情和趣味,比如笑脸符:-)、3q(thank you),形容说话拐弯抹角的“很S”,形容接吻的“种草莓”,脑子慢跟不上潮流的“
异体火星文一般得借助工具转换软件,将汉字转换成形似或音似的繁体字或异体字,看上去很像乱码,但通过上下文也能猜出个大概,比如:烸兲爱伱哆┅点(每天爱你多一点)之类。但也因为它实在是创意缺乏,因而反对者众多,并被直接定义为“脑残体”。除了工具转换,异体火星文的“脑残”还表现在喜欢玩拆字游戏,比如经典的“弓虽”(强)、“丁页”(顶),“彦页刀巴“(颜色)、”亻壬ィ可”(任何)。要认识它们,得把两个偏旁或单字合起来看。
火星文的追捧和传播者大多是90后,他们的QQ名字、签名、网络游戏名字、网络聊天、论坛,都是火星文出没的地方。一开始火星族只在论坛上活动,随后便出现了很多火星文网站,而当火星文和火星族形成一定规模后,网络达人们又发明了“火星文”转换器。据网络人士考证,火星文最早起源于台湾,是将错就错的结果。原来台湾网民在用仓颉、注音等输入法打繁体字时,经常出现一些错别字,久而久之,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就被默认使用了。
那么,年纪轻轻的90后为什么动了学习仓颉发明文字的念头呢?对于这点,许多90后都表示,那是因为他们希望拥有不被老师家长等大人打扰的空间,而最大的原因当然来自于他们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强烈愿望。一位90后网友说:“那些啰唆乏味的文字我们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个符号就能说明白的,干吗非要绕来绕去呢?我们就是喜欢这种‘Q言Q语’,既好玩又显示个性。”
当然,“火星文”之所以能流行,还在于不少网友的力挺。一网友在回应对“火星文”的指责时表示,“非主流字体”不会造成“以后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不明白中华文字的意义”的严重后果,因为“非主流字体”只是一种表达和娱乐方式。而一些语言学专家也认为,“火星文”是年轻人创造力的体现,属于个人行为,对社会并不构成危害,应该鼓励,而且之前一些网络用语也渐渐被大众接受。
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裴钰则表示,火星文不是中文,也非汉字,而是一种情感沟通符号。是某些人基于价值观的趋同聚合在一起,通过书写来收获群体认同感。与其斥之为学术荒唐,倒不如把它看做多元化的一种文字娱乐形式。
囧,最牛的非主流汉字
“囧”,不是火星文,而是一个古汉字,念Jiong(三声),本义是“窗口通明,光明”的意思。而今年夏天,它是网上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添加了“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并被网络赋予了更多文化的意义。
媒体作家韩浩月在“囧”甫一流行就对其给予了关注。他说,在网络文化中,“囧”上可以代表“沉重的思想”,表达浪漫和激情,下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变态猥琐”,用以嘲讽和打击,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几乎可以无一不“囧”。总之,“囧”当之无愧地成了“史上最牛的汉字”。
在百度上输入“囧”字,有超过1140万条关于“囧”的信息,有“囧”的正式官方网站;有的人借用“囧”开了博客,还有人还拿它开店做生意;各种“囧”字QQ表情和四格漫画更风靡一时,“囧”主题的生活用品也开始流行;“囧”成了很多网友见面的招呼语,一些论坛甚至以奖惩方式,鼓励网友们“一日一囧”,将“囧”家族做大做强。
有人说,“囧”这个字已经成了90后的一个标志。更有人这样形容囧的魅力:“囧是一种态度,囧是一种哲学。囧是平凡的,却又包含着万般语言。囧是神奇的,有着对世界的探索……”
韩浩月表示,“囧”的前身其实来源于火星文“Orz”,网义为佩服、感激得五体投地,也有沮丧、无奈等含义,但与火星文遭到一些正统人士的批评不同,“囧”的流行并没有引起激烈的文化争议,无论网民、语言学家还是传播学研究者,大都对“囧”的使用抱有欣赏、赞同和鼓励的态度。他说:“‘囧’的流行是网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现代生活经验,是与传统文化做的一次轻松而又有趣的亲密接触。通过对‘囧’的解读,会发现它不只是一个生僻字,而且是一个生动的传递着细腻情感的面。”
雷、靐、槑,继续火下去
继“囧”火爆之后,“雷”和古汉字“槑”又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雷”原本是指自然现象,网语中,“雷”是受到惊吓的意思,通常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看了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感觉很不舒服,最普遍的口头禅是“被雷到了”。“雷”的升级版是“霹雳”和更高一级杀伤力的“靐”(音bing),《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靐”的:靐靐,形容雷声。
一网友在评论《赤壁》的“雷”时就用到“靐”:“靐到!就好像被三个响雷同时劈到,堪称雷的最高境界,比如赵薇同学那句‘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天哪,匹女?匹妇?匹姨妈?还有这说法?!”
而根据被“雷”到的程度,可分级为:轻伤、中伤、重伤和脑残。最高境界是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戴避雷针就纵横雷文之上。而能“雷”人的,是一些网络小说、影视作品和夸张不自然的人物和形象,比如新版《红楼梦》铜钱头造型。
“槑”其实就是“梅”的古体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可以查到。而在网语里,是形容人很傻很天真,傻到家了。因为“槑”由两个“呆”组成,意思自然引申为不仅呆,而且很呆。韩浩月评价说,“囧”和“槑”,包括更复杂一点的“謽”和“靐”的流行,取决于它们的象形意义,是早期网络流行符号:)、^_^的演化体,虽然在应用上几乎无所不能,但传达的其实还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情绪。
大众、媒体和专家学者也表现了最大的欣喜和理解。一位学者说:“这些字流行的起因有其不可预测性,不过如果它们能一直流传下去,就必定有其‘生存’的道理,对于一些不了解中国文化或正在学习中国文化的人来说,网络上的流行语正好起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但韩浩月表示,从文化意义上讲,这些字的确能帮助人们了解古老汉字的魅力,但也不宜高估其流行本身的价值。它能引起一点我们对古文的兴趣,但在唤醒网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方面,显然我们以前对它寄予的厚望还是太不现实了。“这些字,说白了其实就是网络消费品,基于一定的机缘巧合流行起来,随着新网络符号的兴起,会慢慢被遗忘的。但‘雷’这个词有少许不同,它传达的是一种观点和态度,有批判意识在里面,因此它的生命力会比那些可爱的象形文字更长久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