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动态 > 奥运会后关于汉语和汉字的一些再思考

奥运会后关于汉语和汉字的一些再思考

http://www.zwkao.com  2008年10月21 00:02   光明日报

 

 

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彰显了汉语和汉字的魅力,引发了我对汉语汉字的再思考。

 

赵元任说:“论优美,大多数观察和使用汉语的人都同意汉语是美的。汉语的文字系统,即使把简化字考虑在内,当然是很不简单的,可是它在优美性尺度上的等级是高的。”

 

先说汉语。有些语言学家,如美国的布龙菲尔德,认为汉语是“指许多种互相听不懂的语言合成的语群”(《语言论》)。国内有些学者也有近似的看法。如果是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的民族共同语怎么解释。民族共同语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语群基础上的。赵元任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有正确而精辟的见解。他说,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比,其普遍性应该是高的,不亚于拉丁语。先生分析:一个是从书面语看,汉语从古到今有统一的书面语;另一个从汉语本身看,各方言间语法没有大的差别,基本词汇也没有太多的不同。不同的就是语音。音的不一致应该怎么看?异中有同。先生说从汉语语音的体系来看,“有整套整套关系密切的音系”(见《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本文所引先生观点,均见此篇。)。这个结论非常重要,我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汉语语音的统一性很强,各地方言都可以从《广韵》(其前身是《切韵》)得出解释;而且还可以对我们今日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作出合理的说明。例如《广韵》中好坏的好读上声,爱好的好读去声,今天北京话的上声好,调值是214,去声调值是51。重庆话里好字也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而调值与北京话正好相反,北京人说“好人”,重庆人的当地发音,北京人听起来近似“耗人”。这种抽象的调类关系,使我们在语言交际时,形成自然的对应关系,稍微接触,就觉得很自然,并不需要去对照调值如何。外国学者大都没有看到这种整套音系网络,自然难以了解汉语语音的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还反映在汉字的声符系统性上。像一、聿、律这三个字,看不出它们语音上的联系,但从声符系统上说,聿字从一得声,律字从聿得声,在《广韵》它们都是收-t的入声字,广州话今天仍如此。先生说汉语的优点很多,他说:“论优美,大多数观察和使用汉语的人都同意汉语是美的。汉语的文字系统,即使把简化字考虑在内,当然是很不简单的,可是它在优美性尺度上的等级是高的。”

 

先生说汉语也有弱点,比如汉语修饰语,不论单词还是长的分句,都必须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考虑咱们汉语还有灵活性,有时候修饰语可以放在别处,放在后面。例如杜甫的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市远”、“家贫”都是表示原因的,杜甫将它们压缩在句子里,放在主语的后面。

 

讲汉语就要讲民族共同语;没有共同语,就无法使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交际作用,并顺利向后代延伸。我们的历史没有中断过,汉语是纽带。远在古代我们便有了民族共同语,史书上称其为雅言。《论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是说孔子在读书和执行礼仪时,说共同语,不说山东方言。《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产生在秦汉之交。尔即迩,是近的意思,雅即规范,也就是规范词典。对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要做点分析。在古代,文言文是有功劳的。如果都写白话,用各地的方言写白话,文献就看不懂了。文言文维持了汉语的统一性。当然,它后来僵化了,不便于应用,所以白话就发展起来。白话始于汉末魏晋,发展于唐宋,成熟于元明清。当白话的统一性扩大,质量提高后,用白话代替文言是时代的要求。20世纪初,“五四”现代白话文运动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取得成功,但是在应用文范围内十分滞后。新中国成立,白话文的应用,普及到新闻、辞书、教材等各个方面,用吕叔湘先生的话说,形成了白话主管全局的形势。有了白话文,教育才能普及,才能实现现代化。我们要珍惜白话文,推进其规范性。《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现代白话文的要求收字、收词,用白话文注释,用普通话注音,对维护汉语、汉字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汉字的奥妙是:在表示字义时一般说具有唯一性,排他性,而记录字音时是随环境走的。从文化上说,汉字是华夏文明的代表,汉语拼音是希腊文明的代表,二美具,可谓相得益彰矣。

 

下面谈汉字。这次北京奥运会上各代表队入场时以汉字排序,别开生面。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代表。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在文字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音素字母,后称拉丁字母、罗马字母。从世界文字看汉字,需要与拉丁字母相参照。拉丁字母是音素字母,是古希腊人的创造。古代腓尼基人创制了一种辅音文字,辅音字母带有不固定的元音,属于音节字母性质。周有光先生说:“希腊人把带有元音的‘辅音字母’分解成为纯粹的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使语音分析达到完备的程度。这好比第一步把物质分成分子,第二步把分子分成原子”(《世界字母简史》)。拉丁字母是人类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汉字是一种独特表形文字,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有一段话:“平心静气地说,八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中,学者们还未找到第二种文字能与我们的传统语文比。它替我们保留了19世纪以前人类文明最丰富的记录,它保留的总量超过人类文明史上所有其他文字所保留的总和……它更是高度文明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全始全终的、未经任何周折的原始语文。所以三岁的中国孩子便可背诵8世纪大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原文’;今日国文程度好的中学生把公元前1世纪史学名著《史记》的原文,当小说来看,也不算什么稀奇。但是这些在其他任何文明国家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事。”

 

汉字的奥妙在什么地方?汉字具有世界文字的共性,它是表示语言的符号,记录语言的音、义。汉字的奥妙是:在表示字义时一般说具有唯一性,排他性,而记录字音时是随环境走的。《新华字典》yī音节有一、伊、咿、衣、依、铱、医、祎、漪、壹、揖、黟等字,其表示的字义各方言没有什么不同,读音在普通话里读yī,而在各方言里读音就不一致了。因此汉字文本有相当程度的超方言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超历史的功能。

 

从符号学看汉字,需要做些分析。符号分两层:一种是SIGN,符号内容和现实有联系,是一种不成熟的符号,汉字在开始的时候属于这种指号;一种是SYMBOL,符号和现实无联系。所谓指号,就是象形性,如甲骨文金文是象形文字:鸟画个鸟形,鱼画个鱼形。古人很聪明,他们就来改造这种文字的象形性,办法是,一,具象造字,抽象用字。如甲骨文里的一句话:“其自东来雨?”其指簸箕;自指鼻子;东指囊袋;来指麦子。这里全是假借的用法,用来表示抽象的词义(只有雨不是假借的用法)。二,改造这种象形字系统。把指号进行改造,慢慢去掉象形的尾巴。这种变化关键是隶变。隶书始于战国晚期,到汉代,隶书进一步发展,有了八分书,再演变为简便的新隶体,在汉魏之际再演变为楷书,到魏晋楷书地位进一步巩固,汉字的符号化完成,经过六七百年时间,脱离象形性,告别了“指号”。这真是凤凰涅槃,汉字在烈火中永生了。

 

    汉字也有不足之处,主要的是结构复杂,字量大,增加了学习的困难。但是汉字的优点也很明显,我们上面已谈到。朱德熙先生说:“汉字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通古今、通四方。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能够区别同音词”(见《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汉字还有其他的优点。赵元任先生说:“汉语的文字系统,它的优点是双向度,容许较多的花样,因而能节省篇幅,加快阅读速度。”(《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这次奥运会各代表队用汉字排序,的确易于识别。但是大量的排序,汉字不能做到线性化,拉丁字母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所以我们的辞书、百科全书、医院的病历等,都是按汉语拼音排序的。我们的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从文化上说,前者是华夏文明的代表,后者是希腊文明的代表,二美具,可谓相得益彰矣。(曹先擢/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