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wkao.com
朱竞
洪子诚称自己为“30后”。“30后”中,杰出的知名学者有很多。但洪子诚很独特。读过当代文学的人,大多都读过洪子诚的书。在我周围,很多人就是因为读了洪子诚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1956:百花时代》等书后,就报考了当代
洪子诚是位有性情的学者,他的学术文章大多都带有个人阅读的经验和情感在其中。在《问题与方法》书中还保留了不少他在课堂上对个人生活小事、爱好、性情的表白。面对当代文学批评界普遍责难的创作,他提出“研究者首先应该做的工作也许是反省自己的认识能力”。在洪子诚的著作和言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严于自省的品质。这在盛行以骂人为乐、以狂傲为荣的时代风气里,尤为可贵。当代文学是一门很容易陷入浮躁的学科,洪子诚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来从事这项工作,没有超常的定力是做不到的。
洪子诚非常低调,甚至在众人前显得有些羞涩。他常说自己怕见陌生人,曾印过两次名片却发不出去,遇到非常困惑苦恼的事时就会说“先吃饭睡觉然后再说”,每每这时他的样子非常有趣。听他的学生们讲,他讲课讲了几十年了,上讲台还是有点紧张。听说有一年
有意思的是,只要洪子诚与谢冕、孙绍振、孙玉石等几位在一起时,他们相互的调侃、相互揭老底、相互的嘲讽能让人笑破肚皮。在他们几位老同学中,
最近,洪子诚又开始了他的“我的阅读史系列”研究,对戴锦华的阅读则是这样开始的:“第一次读戴锦华的文章,应该是在1979年,或1980年。那时候,她还在北大中文系78级。……但没有见过她的面……我是个不大合格的教师(属于上完课就走人的那种),对她也就没有丝毫印象。待到能把‘名’和‘实’连结起来,已经是十三四年之后了:她从电影学院回到北大。初次见面,惊讶于她有这么高,如此的口若悬河,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而且香烟一支接着一支……”
相信这样的文学史谁都爱读。
热门文章